■ 李兰兰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企业生产方式和劳动关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智能制造、数据驱动等新技术不断重塑产业结构和职工工作环境。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劳资和谐的重要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围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会如何有效适应生产变革,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工会提升职工技能、保障职工权益和优化组织建设的具体策略,为工会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会面临的生产变革挑战
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刻重塑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这一趋势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还对工会的职能和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工会作为联系职工与企业的重要桥梁,其适应数字化生产变革的能力直接影响职工权益的维护以及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生产流程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岗位逐渐被智能制造、数据驱动的生产模式所替代。这种变革使得职工的技能需求发生根本性转变,对工会如何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出更高要求。工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劳动关系新变化,及时回应职工对就业安全和职业转型的关注,防止因技术升级引发的失业风险和职业不适应现象扩大。
数字化生产模式下,企业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更加扁平化和敏捷化,员工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分配更加灵活,远程办公、跨部门协作等新型工作方式日益普及。这种环境下,传统工会的服务和管理方式面临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工会需要突破以往依赖线下集体活动和固定场所的局限,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平台与职工建立更便捷、高效的沟通机制。随着数据驱动的生产决策和智能监控系统的普及,工会必须应对职工隐私保护和工作强度监测带来的新问题,“如何在保障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成为工会深入研究的重点。技术应用虽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劳动时间弹性加大、工作节奏加快等压力,工会需针对新型劳动强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保护措施,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工会必须增强自身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职工需求调研体系,实现对职工利益诉求的精准捕捉和及时回应。在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会还承担着搭建职工与管理层沟通桥梁的职责,促进企业数字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变革环境,工会需要调整内部管理模式,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和职能多元化,强化与技术部门、培训机构的合作,形成跨界融合的服务网络。同时,数字化转型使得劳动关系更加多样化,平台经济、弹性用工等新型劳动形态不断涌现,工会需要拓展覆盖面,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更多类别的劳动者纳入工会保护体系。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引发的生产变革不仅给工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工会必须主动适应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的双重驱动,通过提升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回应职工在数字化时代的权益需求,推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实现职工权益保障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工会适应数字化生产变革的策略
面对数字化生产变革的深刻影响,工会必须积极调整自身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探索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适应策略。工会在促进职工技能提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组织针对性强的数字技能培训和职业转型指导,帮助职工提升适应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管理的能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工会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体系,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培训资源的精准覆盖和个性化服务。工会积极推动企业构建终身职业发展机制,促进劳动者技能持续更新,增强职工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安全感,有效缓解因技术迭代带来的岗位不稳定性。
在保障职工权益方面,工会通过数字化工具加强与职工的沟通联系,构建信息透明、互动及时的服务平台,实现职工诉求的快速反馈和精准响应。数字化时代赋予工会新的组织形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会能够深入分析职工群体的结构变化和利益诉求,科学制定服务策略,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工会应注重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法律监督,推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工会积极参与企业数据治理,推动建立职工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防止数字监控对职工权益的过度侵扰,体现数字时代工会保护职工权利的责任担当。
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工会注重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化组织体系,强化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和能力建设。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工会事务处理的智能化和规范化,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工会加强与企业信息技术部门、职业培训机构以及社会服务组织的合作,形成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工会致力于拓展新型劳动者群体,如平台经济中的灵活就业者和临时工,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工会服务的广泛性和包容性。面对数字化生产环境下劳动关系的复杂多样,工会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强化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机制,促进劳资双方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共赢,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云浮联发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