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人才支撑能力建设的优化路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孙梓淇

人才支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乡村在人才支撑能力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如人才结构不均衡、人才机制待优化以及人才效能未达标等问题。解决之道需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建设人才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

完善人才培育模式

培养本土人才

乡村人才规模小、结构不均衡,是一个涉及数量、分布等方面的复杂的问题。从内部出发,培育更多本土人才,释放内生发展动力,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之策。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涉农高校在鼓励、支持外部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应重视培育各类本土乡村实用人才和涉农科技人才,通过培育扎根农村的“老人”和有意愿到乡村的“新人”,发展一批具有深厚乡村情怀、全面认识乡村资源、深刻理解乡村功能的“新农人”。

乡村人才培养需要多方联动、多层共育,全方位保障乡村人才培养质量与效力。一是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平台,强化乡村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二是涉农院校通过构建精品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农林复合型应用人才;三是通过推动校地、城乡教师交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农村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四是支持涉农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所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农村人才参与企业入职培训,促进技能与经验的双重积累。

乡村人才培养还需要采取分类、分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达到精准培育促振兴、有的放矢学本领的目的。一方面要以开办农民培训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组建乡村专业技术培训班、企业高技术人才工作站等为平台,以对接现代农业生产和电商产业为导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基地,提供观摩和实习场地;另一方面要灵活采用短期培训、持续提升等多种培养方式,依据人才特点,分类别、分层次、分内容适配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本土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同时分类、分批邀请涉农专家下乡开展精准化技术指导,充分释放乡村人才效能。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引进高素质人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于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需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人才提供坚实的生活保障。同时,应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改造老旧设施,营造整洁舒适、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生活便利性,增强乡村的宜居宜业属性。此外,还应推动城乡资源共享与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公共服务壁垒,全面提升乡村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与承载力,从根本上破解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

构建乡村创业就业新形态需持续创新政策与服务。一方面,聚焦人才返乡创业中的融资难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项目,通过财政贴息、担保机制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扶持体系,强化创业保障;另一方面,应优化创业就业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阶段人才需求设计分层分类的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创新教学方式,融合线上课程与线下指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的有机结合。

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应立足乡村发展实际,精准识别人才需求,避免引才结构单一与资源浪费。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统筹,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引进策略,推动人才与项目的深度融合,避免人才引进呈现同质化倾向,进而缓解农村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另一方面,围绕打造人才与项目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架构校企互动合作平台,促进农村能人与农村振兴工程的精准对接。

此外,还应拓展引才路径,推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一是推动农村户籍人才与原籍返乡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设立专项人才发展基金,探索构建充分激发农村户籍人员回乡服务主动性的工资分配机制,以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的贡献为导向。二是鼓励、吸引乡村“能人”到乡村。围绕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增强农村对社会资本的磁吸效应,扩大农产品市场覆盖面,使农村领域成为优质企业投资的新导向,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积极投身农村建设实践,加快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进程。

健全人才激励制度

留住核心人才

为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乡村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与黏性。首先,要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畅通人才晋升与流动渠道,推动形成以实绩、能力和潜力为导向的公正选拔体系,破除唯关系、看资历的用人偏差,为实干型人才提供成长空间。其次,应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统筹整合相关资源,科学配置投入,确保人才引进、培养和发展的全周期保障。通过制度激励与资源倾斜协同发力,增强人才在乡村扎根发展的意愿与动力,从而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对本土“能人”的激励培育,推动形成多元化激励体系。一是通过强化物质激励措施、升级农村人才福利待遇,使优惠政策得到倾斜;二是认真做好各项制度安排,如组织培训、节日慰问、乡村能人精神激励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三是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常态化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优秀人才评选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并重、制度设计与实践活动互补,全面激发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