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兰兰
六月,毛乌素沙漠正褪去苍黄,沙蒿的新绿在沙丘间逐渐蔓延。于这片生态治理的典范之地,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参与施工的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正加速建设。
作为扎根内蒙古工区23年的石油工程建设主力军,该公司以全产业链工程能力深耕油气田开发:从单井管网到集气干线,从站场升级到大型乙烷回收装置建设,累计施工单井管线、集气干线超1400公里,建成集气站14座、配套场站11座,创下11.9亿元施工产值。面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机械伤害等多重风险,该公司构建“三维安全防护体系”——以本质安全为核心,通过模块化预制降低现场作业量;以技术创新为翼,应用智能化设备减少安全风险;以全员防控为基,开展“我为安全做诊断”活动,收集员工隐患建议,推动工程安全建设。
技术革新助力安全效率提升
在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施工现场,一台橘黄色的罐内旋转升降平台正式亮相,成为项目安全高效施工的“得力助手”,这是河南油建首次在消防罐罐内壁防腐作业中应用这一设备。
“过去在罐内搭设满堂脚手架最少要7天,现在6个小时就能完成升降平台安装,效率提升了近30倍。”班组长钟留增手持遥控器,灵活操控着这台智能设备。只见升降平台平稳升降,精准将作业人员送到各个作业面和作业位置,四周的防护栏杆、高度限制器、超载限制器、防坠安全器等安全装置一应俱全,既保障了高空作业安全,又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我们引入这些新技术,就是要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该公司西北项目管理部安全总监吴建介绍。除了罐内升降平台,他们还成功应用了倒装储罐全自动焊工艺,攻克了高温环境下焊接作业的行业难题。
夏天罐体内温度超过50℃,焊工穿着防护服作业半小时就得轮换,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反复试验,在2000立方米消防水罐施工中成功应用了全自动焊工艺。该技术采用强磁无轨小车,通过差速驱动和柔性减震系统,实现了弧线行走、横缝防坠和过缝防抖等功能。与传统手工焊相比,焊接速度提升了4~5倍,工效提升了15%左右,焊缝质量也更加稳定。
“技术革新不是花架子,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施工痛点。”吴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探索智能化装备与先进工艺的应用,为工程建设注入安全高效的“科技基因”。
模块化施工防控现场风险
除了技术革新,该公司还通过提升工艺预制深度减少高危作业环节,从本质上保障项目安全。他们创新采用模块化施工和预制化作业模式,成为提升施工效率的关键举措。
在单井管线井口工艺流程安装中,该公司在机组驻地搭建后场预制化车间,根据井口流程施工图纸,提前计划、下料、切割、打磨、组对、焊接,通过流水线作业量化生产的方式,不但使井口安装前管线达到半成品标准,焊接质量也更有保证、更加美观。通过提高工艺预制水平,将原先需要10至12小时的施工时间缩短到了4至5小时。
“现在我们的阀组工作量、设备工艺安装预制深度能达到90%,像搭积木一样,方便也容易操作。”该公司西北项目管理部经理刘耀武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在5号脱硫站建设中,项目团队更将“积木游戏”玩出了新高度,他们采用自动焊工艺替代传统人工焊接,使预制深度提升70%,仅用23天就完成了原计划40天的工作量,节约工期17天,确保了产能及时释放。
模块化施工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通过将焊接作业前移至预制车间,现场动火作业量减少了近一半,交叉施工风险大大降低。更难得的是,这种“场地造配件、现场拼积木”的模式,还为焊口100%射线检测留出了充足时间,实现了质量与安全的双赢。
安全诊断激活全员防控网络
“我们鼓励员工争当‘安全啄木鸟’,发现隐患随时反馈,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刘耀武指着施工现场的安全文化墙介绍。墙上贴满了员工提出的“金点子”和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那个让焊把线走“单行道”的案例。
今年3月,安全员杨勇在消防水罐施工巡检时发现,四五条焊把线在地上缠成了“麻花辫”,“这要绊倒人可不得了!”他立即掏出手机拍照上传至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群。
当晚,项目部就召集人员商量解决办法,经过头脑风暴,他们琢磨出个土办法:在脚手架平台内侧,挂上一排绝缘挂钩,让所有的焊把线都有自己的“专属跑道”,哪个焊位需要用电,焊工们一伸手就能从挂钩上取用,用完再挂回去,杂乱无章的施工现场秒变干净整洁的“流水线”,彻底消除了人员绊倒的风险。
“别看这些小挂钩不起眼,它们让焊把线走‘单行道’,我们的施工人员不用提心吊胆地干活,安全就得从这些细微处下功夫。”刘耀武说。
在管廊架施工中,技术负责人房胤发现传统垫铁工艺存在校准难、耗时长、隐患大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公司采纳他的建议后,确定了无垫铁施工工艺。新工艺采用临时垫块快速找平,将原本需要3天至5天的校准工作压缩至1小时,不仅效率提升15%,还节约成本10万元。
安全创新不分大小,关键要形成长效机制。该公司鼓励项目部大力开展“我为安全做诊断”活动,建立“发现—反馈—整改—奖励”的闭环机制。今年,西北项目管理部已累计收到21条合理化安全建议,整改21处隐患。如今在工地上,从焊把线走向到钢架校准,每个细节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真正将“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安全岗”的理念落到实处,筑牢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