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艳
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持续推动“15179”对标管理体系各项举措落实落地,立足优势锻长板,对标找差补短板,使对标管理与主体工作融合推进,以对标高质量助推企业发展高质量。前不久,铁运处获评集团2024年度对标管理示范单位。

“丁丁工匠工作室”成员在研究K车风动自卸装置原理。
机制筑基,科学管理激动力
为确保对标管理工作高效推进,该处因势利导,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了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符合自身工作实际的“处、科段、班组、岗位”四级对标管理体系,组建项目组11个,开展课题91项。持续完善科技管理、党建管理等指标体系,建立“课题负责制、指标承包制、定期通报制、互查互学制”四大机制,不断优化对标“三库”,使各项重点工作与对标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季度总结机制,跟踪对标管理效果,通过评选优秀对标案例,整改优化问题,推动对标管理质量持续提升。
联盟聚力,对标找差补短板
该处通过构建“3+N”对标联盟,与平煤神马铁运处、合肥机务段、淮南铁运处等15个单位、院校组建对标联盟组,聚焦问题短板,抓好措施落实、过程跟踪、效果分析等日常工作,确保处级各领域项目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运输效能优化。通过与行业内先进单位对标,优化运输组织,流程,总结实施“123+N”按计划运输模式,列车周转时间大幅缩短,平均K车周转率同比提升12.2%。
技术自主化。分批次选送检修人员赴平煤铁运处现场对标学习内燃机车中修工艺、流程、标准,全面掌握内燃机车中修技术,解决了内燃机车大中修外委修“卡脖子”难题。2024年,顺利完成两台机车自主简易大中修,节约维修资金100余万元;对标学习车辆维修工艺,开展自制加工、修旧利废,全年通过自制加工车辆配件共计创造价值178.1万元。
工艺智能化。对标济南工务机械段清筛模式,全年完成线路综合维修45公里,清筛线路30公里,清筛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以上。
管理精细化。针对内燃机车燃油消耗,与合肥机务段开展专项对标,深入分析燃油管控中存在的不足,在油库加装智能液位显示系统,全力推行燃油精准计量。
致力于科技攻关与管理人员素质提升,2024年选送121名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赴华东交大加油充电。新培养中级及以上技能人才64人,全处中级及以上技能员工占比74%。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强筋骨
该处把创新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加快设备升级改造,完成第一期机车STP2.0系统以及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等设备采购安装,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
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2024年开展6项科研攻关,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2项管理创新成果分获集团公司一、三等奖。
该处把“丁丁工匠工作室”“技术创新团队”等作为难点、重点对标课题的责任主体,确保对标课题有突破、有提升、见成效。丁丁工匠工作室建设以来,累计研发成果87项,获得国家实用型及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2024年度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丁丁入选淮北市第一批特殊支持计划高技能人才,并被评为安徽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产业“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