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妮 四川省委党校
营商环境是城市吸引投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近年来,成都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建设稳定公平可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获得“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奖”;2020年,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国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中(80个参评城市),成都综合排名跃升至全国第10名,保持在全国标杆城市行列,18个指标中有15个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5个指标,即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保护中小投资者。另外3个指标,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纳税未进入全国前列)。2021年5月,由第一财经发布的《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成都仍然保持新一线城市的第一名。总体来看,近年来四川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建设稳定公平可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整体社会环境
第一,坚持经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受国际大环境和新冠肺炎的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就我国而言,尤其是地方治理过程中需要整合多方力量,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维持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新时代,我们党要在法治轨道下,不断完善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推进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构建开放民主、法治化的政治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三,坚持文化自信。文化是执政的“软环境”,它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党的执政方式。构建文明自信的文化环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和包容性,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对企业而言,要引导企业增加职工的文化素养培养,优先发展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增强文化强企的氛围。第四,坚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坚持整合多元力量,不断增强社会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和谐活泼的社会环境。第五,坚持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环境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机制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企业而言,更需要坚持绿色开放理念,完成企业减碳降碳目标,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营造良好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一,服务为先,全面构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的国际化政务服务体系。主动服务,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审批服务的智能化,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靠前服务,打造最有温度、最具效率的政务服务品牌,让“首选成都”成为全世界企业和城市合伙人的共识;精准服务,重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组织方式和供给方式,以“用户视角”推出“主题式”“套餐式”“菜单式”政务服务场景,打造便利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政务服务体验;联动服务,各级部门针对企业开办、迁入迁出、注销退出等方面加强协作、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第二,诚信至上,加强政务信用机制建设。一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完善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地方政府债务、镇街等领域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将政府及国有公司拖欠行为纳入目标考核。二是创新政府承诺考核和监督机制,由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承诺事项进行评估,对涉企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评议,探索开展第三方政务诚信评价试点,推进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三是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明确失信信息修复的条件、标准、流程等要素,鼓励失信主体自我纠错,推动加快出台各领域信用修复实施细则,将失信信息修复纳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四是完善商务信用信息公开、索票索证、商品溯源、商品出入境监管、天府诚信店、先行赔付、建设工程实名制等商务诚信制度,加快推进公民自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发展的社会诚信建设,稳步推进全面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司法诚信建设。
第三,保护为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是借助现有知识产权法庭的运行基础,力争下一步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法院,分设成都、重庆两个庭,负责成渝地区知识产权相关案件司法审理,推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知识产权违法双报制(即企业可同时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报案),推动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快保护”。二是组织公安、行政、司法部门定期开展知识产权联合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害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严重不公平竞争行为,形成知识产权“严保护”高压态势。三是加强跨区域、跨行业侵犯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等案件的公平审理和查处力度,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