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致力技能人才培养,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鼓励技能人才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出台多种措施多渠道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顶层设计,1+N统筹落实。该气矿以“制定建设构架、细化配套措施、建立进出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步骤研究出台《蜀南气矿高技能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各基层单位根据要求孵化“1+N”建设体系,编制工作方案,层层推进后备人才建设,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完善培养措施,创新经验做法,营造技能人才发展氛围,围绕培养目标规划成长途径,持续修缮技能人才“蓄水池”。通过层层选拔,20名高技能后备人才在110名技能骨干、130余名技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从专家到普通员工梯次搭配,大专以上学历达95%,队伍工种覆盖主体专业,平均年龄40岁。
打破机构壁垒,搭建锻炼平台。该气矿动员各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层层组建技能人才库,通过气矿独有的技能人才库信息管理平台,为高技能后备人才提供更多展示空间;加强技能人才使用,气矿各业务科室、相关单位跨区域跨单位发起人才需求,让后备人才参与气井投运、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难题攻关、员工培训等工作,集思广益、集中力量助力生产建设。近一年来,入选20名高技能后备人才累计参与牟家坪储气库、阳101井区、泸203脱水站、自201井等投运前方案编制、三查四定、压缩机安装调试等专项任务60余人次,既提高了个人综合能力,又解决了气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突出定向激励,激发人才潜能。该气矿还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定期掌握入选高技能后备人才工作动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严格考核评定高技能后备人才工作业绩,按照“突出业绩、合理使用、严格考核、程序规范”原则,分级实施、分别考核,结合工种类别、个人积分设置量化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奖金、技能津贴挂钩,落实首席技师、企业技能专家年度考核结果较好以上绩效奖金目标值兑现。实行导师制,既定导师又分徒弟,同时优先推荐高级别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压担子、搭梯子促进潜能发挥,体现个人价值,4人提前完成三年培养规划,为打造一支全能型高技能后备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王超 王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