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帅,2016年9月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进入北重集团公司防务事业部设备维修中心数控设备维修部,成为一名维修电工,承担着百余台数控设备的电器部分维修维护工作。
王帅之前从没接触过数控设备,可以说是维修的“门外汉”,“刚来的时候,看到数控设备觉得就是一个电脑在控制机器,这东西咋修,根本就没概念”王帅说。为了了解这个控制器“神奇世界”,王帅开始了他的探索之旅。
初级技师的“必修课”
王帅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故障分析,一个故障会衍生出很多现象,而一个现象又可能是不同故障导致的。看到故障首先要从数控设备原理和逻辑上开始分析可能发生故障的点,排查可能出现的故障,通过故障所表现出的现象进行反向推理,一个点一个点地找,直到找出问题。
一块万用表,一把螺丝刀,还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就是他全部家当。电压、电阻成了他工作的全部,通过测量电压、电阻查看线路的通断、元器件的好坏。
看似简单的测量,这其中却有不少“门道”,刚参加工作的王帅,就闹出过不少笑话:“刚来的时候,师傅让我去测电阻,我拿着表就过去测量,我不知道在加电的状态下,不能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压,幸亏师傅及时阻拦,才没有出差错。”
一块小小的数字万用表,使用中还有如此多的技巧,如果是系统复杂的数控设备,又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这让王帅更加感到学习的重要性。
之后的工作中,一个小小的螺丝又给他上了一课,王帅说:“拧螺丝也有规范,要对称的拧,顺序拧螺钉,因为受力不同,最后的螺丝很有可能拧不上。尤其是大的护罩、盖板。”
点滴积累终成才
刚来公司实习的时候,师傅就告诉我:“你想从事数控维修工作,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王帅跟笔者说。
师傅说这话的时候王帅还没有深刻体会,随着接触的设备越来越多,他感受到了“吃苦”的含义,有些设备维修空间小,不能翻身,需要维修人员“挪”进去,“躺”下拆除固定件,一只手扶着零件,一只手进行拆装。
这些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设备上的驱动报警才是最难解决的,让人茶饭不思,简直是“折磨”。
王帅经常是修了两个小时没修好,别人都在吃饭,他突然冒出一句:这个故障是为啥?周围的人都吓一跳,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吃过饭后继续维修,实在没思路了就去请教师傅,师傅告诉他:“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继续往深发掘。”
师傅不忙的时候会过来帮忙,他就在旁边学习。师傅从头开始检查,然后告诉他检查结果,和他一同分析原因。师傅常说的一句话:维修就是一个排除的过程,要有耐心,问题需要系统的排查,要坚持才能找到正确的路。这让王帅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
王帅说:“有时候修理一个星期的设备,还是找不到故障所在,师傅会根据描述迅速判断出是哪个部件出现故障,告诉我故障点在哪里,修理速度是提高了不少,但是不能所有问题都问师傅。”
工作四年来,每次遇到需要维修的设备,王帅都是一点点去排查,有些故障是由设备逻辑错误引发的,排查起来有不少困难,维修起来需要更多时间,王帅并没有妥协,他通过分析逻辑点和故障点,判断出现故障是硬件故障还是软件故障,借助设备相关图纸信息以及可编程控制器查看设备状态。
大赛点亮维修路
“要想学习知识,就得多问。”王帅说。慢慢积累的专业知识,让王帅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工作,找不到原因就看图纸,仔细研究,修不了就换个思路,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了工作经验,在师傅的鼓励下,王帅有了参加技能大赛的想法。
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有一个主轴安装环节,但安装前,必须先要拆除主轴,王帅工作中跟着师傅拆过主轴,在拆除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安装的时候更是得心应手。“这让我觉得比赛不仅需要专题训练,更多地还是平常的积累。平时正确的操作,在比赛中就是得分项。”说到这里,王帅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比赛考的不光有技能,还有临场应变能力。从考试前的检查工具,到进度的合理安排。第一次参加竞赛,看别人怎么检查工具,我就怎么检查,还好没出大问题,但是考试进度上我吃了亏,刚开始比赛时间不长,就听到倒计时提示,一下子打乱了进度。这也是比赛经验不足造成的。”王帅对比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比赛非常锻炼人,以往的竞赛都是两个人共同参加,分别完成电器、机械两个项目的比赛,这次是一个人把八个项目全做完,今后的竞赛更注重综合技能。
王帅说:“通过大赛,开拓了我的眼界,增长知识,和其他参赛选手交流的时候能学到不少技巧,参加竞赛很锻炼人。”
(何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