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滇西大山深处的隧道“飞虎队” ——记中铁二十三局大瑞铁路杉阳隧道进口架子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亚萍

1.jpg

2.jpg

●现场亲授施工技术

  “刘经理,进口掌子面换拱段又开始掉块了,掉了1米高,你快过来看一下!”

  凌晨2点,正是人们睡梦正酣的时候,刚躺下不过两小时的中铁二十三局大瑞铁路项目副经理兼杉阳隧道进口架子队长刘相贞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惊醒。他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服、打电话、组织架子队人员往隧道里奔,一切都有条不紊。

  进了隧道,只见进洞6公里处,原本初支都已经做好的隧道掌子面,受地应力和围岩大变形影响,已经搭建好的双层工字钢扭曲,周边收敛变形达2米,初支脱皮开裂严重,泥土、石块和着水不断从拱顶落下。

  “有人受伤吗?”刘相贞一下车就急切地问道,在得到否定答案后,这才松了一口气,按照应急预算马不停蹄地带着人开始抢险。在高温潮湿缺氧如同大蒸笼般的隧道里,他们立钢架、焊钢筋网、焊连接筋、喷浆……几个小时过后,渗水掉块现象停止,岩层顺利封闭,现场安全了。刘相贞叮嘱道:“换拱是最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瑞铁路(大理—瑞丽)杉阳隧道掘进区域地处滇西地质最为复杂的“三高四活跃”不稳定区,背斜、向斜、断层、逆断层等不良地质层出不穷,由此造成的软弱围岩大变形、溜塌、突水、突泥、涌渣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施工,隧道掘进无异于穿越一座“世界级难度的复杂地质博物馆”。而刘相贞和他带领的杉阳隧道进口架子队在这里已经奋战了十余年。

  “我们自己拉队伍干”

  “苦活、累活、难活都是他们上,架子队真正起到了攻坚的作用。”提到杉阳隧道进口架子队,无论是业主、公司领导还是项目部同事,无不竖起大拇指点赞。

  2021年杉阳隧道遭遇施工拦路虎,突泥、溜塌、大变形等地质灾害叠加发生,被国内专家论证为VI级围岩。面对这种极端复杂、难上加难的隧道施工,在许多专业隧道施工班组打退堂鼓的时候,刘相贞带领的架子队迎难而上,遵循“岩变我变”的施工原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埋头苦干啃下了一个个最难的骨头,被誉为大瑞铁路当之无愧的“飞虎队”“攻坚团”。

  架子队的成立要追溯到11年前。2010年,大瑞铁路项目建设遭遇地质难题,外部施工班组面对复杂地质无能为力,加之时间跨度大,工程利润低,他们纷纷悔约退场,导致现场施工一度停滞。

  项目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被困难吓倒,自己拉队伍干吧!”就这样,为了组建更稳定、更可控的施工队伍,时任工区负责人的刘相贞带着身边的管理人员主动走进附近的村庄招募劳动力,利用半年时间组建起一支自有架子队。

  其实,队伍组建之初并非一帆风顺。有人质疑:“大瑞铁路隧道施工难度这么大,专业隧道队都干不了。他带着几个技术员,领着一帮刚入门的工人,能干得了吗?”面对质疑,一贯要强的刘相贞暗自较劲:“我就不信这个邪,我一定能干成。”

  随后,他和技术员开始手把手实训招募来的农民工。开挖、电焊、立拱架、喷浆、机械操作……实训教导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和环节。经过实训,那群初来乍到的农民工被培养成了技术精湛的隧道作业工人,开创了该局项目部直管架子队的先河。

  “架子队平时保持在160人的规模,随着隧道攻坚任务加重,从去年开始人员增加到200人左右。其中,98%都是当地农民工。”刘相贞介绍道。

  如今,刘相贞带领的队伍除担负杉阳隧道最难段的进口掌子面施工外,还要负责其他施工队伍的物资、调度、风、水、电等后勤保障工作,施工进度快、执行力强、工作质量有目共睹。

  能吃苦是最大的秘诀

  “专业队伍都干不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秘诀吗?”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刘相贞摆手说道:“哪里有什么秘诀,只是比别人能吃苦罢了!”

  在刘相贞看来,大瑞铁路隧道断面小,施工难度大,围岩变化快,高科技的机械设备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干隧道凭的是这么多年对围岩“脾气”的了解,“岩变我变”,什么情况都见过了处理起来就有经验了。“如果非要说秘诀,那就是能吃苦,隧道里温度达40多摄氏度,空气湿度达到90%,含氧率不到10%,就像一个大蒸笼,站几分钟浑身就得湿透,普通人待不住。不能吃苦啥也干不成,只要肯吃苦,好好工作,我们就能教出来。”

  此外,架子队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项目部的旁站制度、请销假制度、劳保用品领用制度、返工处罚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施工中稳扎稳打,胆大心细,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遇到换拱和突泥突水等紧急情况时,管理人员24小时双人双岗盯控,安全人员24小时就位,将掌子面一点一点地往前推进。

  刘相贞还深谙“因才适用”的道理,面对一大批没有技术基础的农民工,安排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工作非常重要:“身强力壮的就去立钢架,对机械设备熟悉的就干湿喷机械手或者操作机械设备,灵活一点的就去搞调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铁二十三局的人来了后,带领我们当地人过上了好日子。”说话的是跟着架子队工作了十余年的农民工吴再晨,他在架子队组建之初就加入了这个集体。在这里,他和同乡们一起学手艺、练技能,初中毕业的他如今已经考取了多个特种作业证,并熟练掌握隧道里的所有施工工序,是一名带着几十名工人作业的工班长了。他说:“村里人在这里不仅学到技术挣到钱。等大瑞铁路通车后,我们还可以靠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到别的地方工作。”

  对此,刘相贞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技术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是央企员工应尽的责任。”

  据统计,中铁二十三局大瑞铁路项目每年使用当地农民工1000余人,高峰期有近4000名当地村民在项目部各个工区务工,当地村民收入得到极大提高。

  “我们队里有父子档、兄弟档,还有夫妻档,有的工人跟着我们干了十几年,从原先种地年收入两三万元到现在年收入十几万元。”架子队管理员施再能介绍道。

  刘相贞则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新房子说:“好些工人凭着在项目部工作,给家里盖起了小楼房。”2021年,刘相贞凭借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是备受技术员和农民工尊敬的架子队长。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除了在隧道里攻坚克难外,这只“飞虎队”还经常为地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哪里道路、水沟堵了,他们就出动挖机疏通;山上着火了,他们就拿着灭火器上山灭火……

  一位在隧道掌子面工作的农民工对此感受颇深。他回忆道:“我家之前住在山上,平时出门很不方便。有一年的一个晚上,母亲突发急病,一时找不到车,愁坏了一家人。最后,多亏了项目部及时派车,将我母亲送到县城医院进行救治。”在架子队工作这么多年,这名工人现在已经把家从山上搬进了县城,还买上了小汽车。

  此外,架子队还会把一些看守钢筋场、食堂帮厨等轻松一点的工作,安排给家里经济负担重的农民工家庭。“我们需要人干活,也能多少给他们提供点经济上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村民们对架子队提供的帮助心存感激,家里果树结了桑葚、枇杷都会给队里送一些来尝鲜,过年杀猪的时候,也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

  十几年来,架子队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