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襄阳人社局:十大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3月31日,笔者从湖北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今年推出10项举措,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对标最优争一流。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文件要求,制定《襄阳市人社局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公布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96项,实现了对国家、省、市关于营商环境部署要求的全覆盖,持续深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革命,促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代理服务。为全市23个生产经营类重大项目逐一配备人社专员,人社专员全部由人社系统熟悉就业、社保政策和操作流程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为项目实行人社业务全程代理服务,做到“项目一签约,服务就跟进”,“无事不扰,有事即办”,让项目企业不再为用工、参保等问题分心,为项目落地开工提供“加速度”。

  零工市场促就业。建成“襄十随神”城市群零工市场体系,强化市级总站统筹管理、县级分站衔接培训、乡镇(社区)驿站服务用工的三级联动机制,拓展“零工之家”信息网、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功能应用,为四地企业、零工提供更加全面、精细、便捷的服务。

  职称自主评审激活力。在全市开展重点企业(行业)人才中级职称自主评价工作,聚焦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电气、机械、化工、纺织、医药、生物制药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重点企业(行业),对符合《襄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重点企业(行业)人才中级职称自主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襄职改办〔2022〕9号)规定条件的,经自主申报、择优参评、专家评审、备案公示后,可进行中级职称自主评价,从而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自主权,更好激发人才活力、促进行业发展、提振企业信心。

  金牌调解员促和谐。实施“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百千万工程”,选树100名市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全年至少为1000名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开展一次业务培训,为全市10000家企业提供用工指导、资源配置、风险预防和争议调解等服务。构建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劳动争议预防化解网络,以工业园区、商贸区、企业数量较多的社区和员工规模较大的企业为重点,首批选取4个社区、6家企业作为试点设立“和谐蓝领调解站”,配备专兼职劳动关系协调员,强化劳动关系风险源头治理,提升基层自主化解争议能力,做到“小纠纷不出企业,大纠纷不出社区”。

  信用监管不扰企。通过数据共享,获取企业劳动保障违法情况、劳动争议仲裁结果、遵守承诺情况和荣誉获奖情况等信息,根据信息对企业进行“无申享”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按A/B/C三个等级划分。对于信用A级企业,次年可免于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双随机”抽查,优先享受人社优惠扶持政策,建筑企业还可减免50%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真正做到“无事不扰”。

  一次不跑网上办。实施人社服务“网办提质行动”,持续提高网办知晓率,确保辖区企业政务网动态注册率保持100%,积极引导企业群众网上办。定期收集、分析企业群众网办意见建议,持续改善网上办事体验。持续扩容“掌上办”事项数,将简易事项全部纳入“掌上办”,不断优化“掌上办”流程,让企业办人社不再跑路。

  “1+N”布局就近办。纵向深化政务服务“三权重构”改革。在四个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同步办理市级人社事项的基础上,将受理(出件)窗口向街道、社区延伸。同时,先在各县(市)服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再逐步将受理(出件)窗口延伸至乡镇、村,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

  “七个第一”优服务。通过争创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率、湖北政务服务网网办率、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事联办)事项数、区域通办(襄十随神)事项数、政务服务满意率五项指标全省第一,全市通办事项数、一网通办考核两项指标全市第一,全面推动人社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奋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政务服务示范样板。

  惠企服务无申享。在做好当前13个“无申享”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将努力实现所有涉企资金拨付、减免“无申享”,同时,把对企业的服务事项尽可能全的实行“无申享”。再探索1至2个项目,扩大“无申享”覆盖范围。依托市惠企政策平台,持续优化兑现流程,确保“无申享”事项审核流程安全、快捷,“依申请兑现”事项受理、审核、拨付及时。

  (田伯韬 张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