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造襄阳双创“强磁场” 力促项目落地开花结果 ——湖北襄阳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自2013年以来,湖北襄阳市连续举办了九届“大学生创业大赛”,除第一届“诸葛亮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由省委人才办主办、襄阳市承办外,其他八届“襄阳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均由本市人社、团委、财政三部门联合主办。2022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一主两翼”战略布局,襄阳联合十堰、随州、神农架人社局,成功举办首届“襄十随神”创业创新大赛,大赛已成为本市“双创”工作的一张名片。不仅搭建了大学生创业的展示平台,发掘了152个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优质项目,还为创业团队、创新项目带来切实帮助,729个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脱颖而出,并获得了1104万元项目启动资金扶持。

  一、获奖项目整体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

  从创业主体、项目落户情况来看,企业法人为专科生的比例占21%,本科生占72%,硕士及以上人员占7%。从项目所属行业分布来看,从事信息科技行业的项目占30%;涉及农业项目占20%;教育、文化文教类创意项目占19%;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项目占9%;其他行业占22%。

  从扶持项目的运营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存活一年以上企业达到74%以上,盈利企业占到65%以上,整体吸纳就业达到2.2万人以上。所有市级创业大赛有关扶持资金已到位,以赛促创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调研发现,获奖项目经营情况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低端商品链条、低成本的创业项目盈利空间较窄。这类项目无需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经营灵活,但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弱,容易被淘汰。二是在历年获奖项目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类项目仅占5%,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业发展较快。如:2015年二等奖获得项目湖北京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到2016年底已拥有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自主开发的DICOM打印服务器软件已取得软件注册权证书并已投放30余台喷墨医用胶片打印系统进入医院,富有市场潜力。三是生态农业前景比较广阔。如:2020年一等奖获得项目湖北阳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2021年已拥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农业育苗领域应用落地。2014年获奖项目谷城县园坤农业科技公司经过2年发展,就已经拥有53个绿色蔬菜大棚、200亩果园、土鸡养殖、水稻种植示范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等生态产业链,并成为明星科技示范户、襄阳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获奖项目经营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经营:定位不精准、管理不规范、适应性较差。一是项目市场定位不精准,导致投产见效难。部分企业在拿到政府奖励扶持资金后,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发生偏颇,盲目扩大投资,导致失败;经调研分析经营状况欠佳的企业项目,发现部分创业项目计划比较宏大,在整合资源、推广项目、前期投入等各个方面均存在重重困难,难以推进实施。二是大学生创业者管理不规范、经验较为欠缺。调研发现,对项目整体运作缺乏详细规划,缺乏有效管理团队,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导致项目成长艰难。三是项目经营现状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显著。大学生创业项目多为小型企业,易受外部市场行情影响,抗风险能力低。如,2014年二等奖的创业项目襄阳景中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全景环视拍摄及制作;受当时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其业务量急剧减少,部分合伙人撤资。但是在2016年随着VR技术被大众了解推广,襄阳市房地产市场回暖,该公司与襄阳本土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展VR看房业务等,重新获得发展机会。

  (二)政府服务:宣传缺常、跟踪缺位、激励缺力。一是宣传缺常。主要表现在赛时热热闹闹,赛后冷冷清清。每年创业大赛筹备及比赛期间,承办方通过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创业政策、参赛项目等进行比较密集宣传造势,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但在比赛结束后,对创业政策、创业动态,创业典型、创业故事的挖掘比较少,优质创业项目“曝光度”不够,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的浓厚氛围,也不利于打造本市“双创”品牌。二是跟踪缺位。2011年以来本市在全市招商领域推行“项目服务秘书制”,对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快速签约、注册、开工和投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市大学创业大赛赛事结束后,获奖项目企业虽然获得了政府扶持启动资金,但在落户孵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缺乏项目服务秘书协助解决诸如融资难、招人难、培训少等问题。三是激励缺力。从当前创业扶持政策和资源来看,入驻大学生孵化园的企业均可以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生活补贴、创业场地补贴等,获奖项目还有相关奖励资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调研受访者对获得政府更大的扶持力度有比较高的期望值,如优质项目资助、延长孵化期的优惠政策等。

  三、促进获奖项目落地开花结果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分类数据库,夯实“双创”优质服务基础。具体而言,要建好“四个库”:一是整合现有创业扶持政策库。借鉴苏州市的经验做法,将分散在人社、科技、商务、金融等多个部门扶持政策进行规范整合,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出台《襄阳市创业引导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创业资金使用范围、对象、条件、程序等,进一步提高创业资金使用效益,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建立全市大学生创业人才库。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创业大学生数量、受教育程度、技能经验、创业意向、政策需求等情况,建立动态数据库,建立个人信息、项目、业绩、信用等基本档案,为各项服务的实施提供精准依据。三是完善创业导师库。进一步完善现有导师库资源,涵盖市本级总库、县市区建分库,为创业项目赛前指导,随后扶持、咨询提供有力支撑,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导师以入股、合伙等方式,深度参与获奖项目的经营发展。四是建立大学生创业获奖项目库。梳理本市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以来,所有获奖项目的基本情况、产值、盈利、吸纳就业、社保、纳税等有关情况,通过数据及时掌握获奖项目经营发展信息,为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跟踪扶持提供基本依据。

  (二)推行项目秘书制,助力获奖项目落地开花结果。每年全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结束后,可在项目负责团队在确定孵化区域的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落户所在区域的人社、共青团、财政等部门成立大赛获奖项目服务秘书工作专班,主动对接项目在孵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在融资(如小额担保贷款)、人才、个性化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促使项目发展能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经营发展。

  (三)增强激励扶持力度,助推优质项目更好成长壮大。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优质项目在资金扶持上进行适度倾斜,建议出台《襄阳市创业大赛优秀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对由人社、共青团、财政等部门组织的市级以上创业大赛中获奖的优秀项目,在本市完成商事登记,并运营满一定期限(如6个月或1年)以上的,经评定给予最高若干万元的优秀创业项目资助。资金来源由创业登记所在地财政部门承担,创业登记在各县(市、区)的,由各(县、区)制定相应办法,奖励资金由所在地财政承担。通过真金白银的扶持,促进一批优质项目快速成长,为襄阳实体经济注入发展活力,同时也吸引更多大学生到襄阳创新创业。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挥襄阳双创“磁场效应”。定期策划宣传主题,通过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媒体终端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树立创业标杆,提高获奖项目企业“曝光度”和资本市场认可度,向社会传递分类分行业创业引导信息,为后来的创业群体指明方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创客精神,逐步凸显本市创业大赛的影响力和品牌力,打造本市双创的“强磁场”,为稳就业、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田伯韬 金雪竹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