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和保障。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应将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工作放到转换机制上,继续坚持党的领导,鼓励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保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不动摇的必然选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不少重要政策文件,明确指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原则、重点等,从顶层设计方面积极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国有企业应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今年两会的会议精神,抓住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全面听从党中央的战略性指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逐步提高国有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带动力和创新竞争能力,构建以国内单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并合理有效运转,是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实现发展壮大,需要建立健全权力分立、相互制衡机制,完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提升经营竞争能力。因而,要在独立董事制度、职工参与机制、股权激励方式等方面调整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重塑治理结构和监管体系,以全新的管理形式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深化改革,使国有企业最终完成市场化转型,实现宏大的发展格局和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精神。
三、融入社会优质资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多元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在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要实施股权多元化,以实现国有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互相制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吸收市场上优质的外商资本和民营资本,通过采用产权置换的方式,按照不同情况调整国企股权比例,优化股权结构,以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资本的流动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使资本的流转更加具有效率,才能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融入到国有企业中。有关部门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产权置换程序,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
四、遵循市场交易原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应遵循市场规律和基本交易原则,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既要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也要防止国社会资本遭受损失。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推进国企混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应要求国有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流转等必须通过资本市场公开进行,增加市场定价的透明度,规范交易程序和过程,不得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以实现资产定价市场化和操作阳光化。另外,还要加强纪检、审计等方面的监督力量,开展和落实国有企业混改重点项目的专项检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促进国有企业混改规范进行,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五、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
全面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必须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因此需要充分结合供给侧改革,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从税收政策、贷款融资、工商登记等方面设置配套服务体系,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企混改。督促效能低、竞争差的国有僵尸企业加快改革,利用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充分盘活现有存量资产,重新激发这些国企的竞争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