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家发改委: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2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的通知》,对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制度作了部署,对今年以来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作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重要手段,发改委研究建立定期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典型案例情况进行通报的机制,将违背负面清单有关情况纳入全国城市信用状况动态监测范围,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布。

  通过地方自查及部门协查,截至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归集典型案例18起,均已进行整改处理。通报的18起典型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地方政府及有关机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禁止准入类或许可准入类事项要求进行审批的;市场主体违规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的;地方政府及有关机构设置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的,如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另设市场准入限制性条件、监管能力不足导致不敢批、行政审批互为前置、同类事项跨区域重复审批等;其他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情况。

1.jpg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

  这18起典型案例分别是:

  案例 1: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砂石渣土运输涉嫌违法设置市场准入条件增设行政许可和深圳市建设工程运输车辆协会违规收费搞行业垄断等问题。

  案例2:安徽省怀远县变相要求企业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安徽怀远县为让企业将税收留在当地,责成税务、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督导行动,变相要求企业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

  案例3: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

  案例4、广东省普宁市教育局违规设置校服采购市场准入门槛。

  案例5:福建省仙游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区域差异为由设市场准入壁垒。

  案例6:云南省落实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工作,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变相前置审批设市场准入壁垒。

  案例7:甘肃省三地区违规设市场准入壁垒。

  案例8: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以治理大气污染为名,变相增设餐饮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领条件。

  案例9:河北省沧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案例10:河南部分市县排斥、限制、打压外埠食盐批发企业进入当地市场。

  案例11:上海市临港片区管委会设立招标代理“名录库”。

  案例12:安徽省合肥汽车保险市场垄断销售。

  案例13: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安责险涉市场垄断。

  案例14:江西省丰城市预拌混凝土协会及其会员企业涉市场垄断。

  案例15:河南省部分地方指定盐业批发企业供应未加碘盐。

  案例16:云南省根据反馈线索及时处理部分州市货运卡车“上路难”问题。

  案例 17:福建省有关部门主动梳理排查审批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进行预研预判,发现采用告知承诺制审批的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少,疑似存在核准标准和审批要求不明确,审批不便捷的情况。

  案例 18:四川省成都市交管部门违规增设行政许可和即时配送协会乱收费问题。

  《关于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的通知》要求,福建、云南、宁夏等第一批试点地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将案例归集情况作为评估重要内容。注重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工作手段,开展效能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人员经费保障,探索效能评估结果的应用。

  同时,将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安徽、广东、重庆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在第一批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强工作协调,结合各省实际情况,验证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省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不断完善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探索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经验,开展全省试评估。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关情况进行归集排查,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宣传,加快推动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第二批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扎实提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成效。

  (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