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出席,介绍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请问作为北京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丛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要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破解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走出一条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新路。集中建设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支持京津冀相关区域发展的规划和文件。请问与这些文件相比,《意见》明确的支持政策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丛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针对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等重点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次副中心的《意见》,一方面抓住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与其他文件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另一方面,《意见》又立足新阶段新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
承接功能疏解方面。围绕有序承接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出了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创新发展方面。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举措。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紧布局数字新基建,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在城市副中心落地实施等。二是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三是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四是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
改革开放方面。针对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基础和实际需要,提出要赋予更大发展自主权,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我们相信,随着《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举措相继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引领潮流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成为北京又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记者:《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请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总体考虑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丛亮: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的北三县只有一河之隔,也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通州区和北三县的协同发展,这次《意见》提出了推动京冀两省市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这实际上也是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协调北京市和河北省有关方面,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典范。
(季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