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首个“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

●“汇商码”为消费者提供了商铺全面、动态的信息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持续发力推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感受度和满意度。2021年,上海各区高度重视、真抓实干,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出了大量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11月2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全市各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涉及16个区共20个优秀案例,以进一步推进上海市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各区间互学互鉴,复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创建营商环境区域特色品牌,共同努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在上海办事更顺心、经营更放心、扎根更安心。
梳理这二十个案例后可以发现,其中四分之一都和“创新”有关。
浦东新区——打造首个复合型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
2020年3月,浦东新区推出企业专属网页移动端1.0版,12月正式发布运行。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依托人工智能分析、知识图谱建设、个性政策标签等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专属档案、专属办事、专属政策、专属服务、专属动态、专属客服等定制化政务服务,打通线上线下办事数据,整合优化多渠道服务功能。
移动端企业专属网页提供了更便捷、更综合、更智能的服务体验。一是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通过建立“千企千面”的企业专属档案,实现企业数据的汇集、整合,为精准化服务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办事“减材料、减填表、减跑动”等便利化功能应用提供了支撑。二是提供全方位专属服务。通过专属办事、政策推送、智能问答等服务,企业专属网页整合窗口办理、自助办理、快递办理等多渠道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办事、政策、咨询、信用等多场景政务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感受度和体验度。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的智能推荐、智能预审、智能填表、智能客服,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咨询办理,办事流程主动提醒,关键信息第一时间触达,使企业办事由“能办”真正向“好办”和“愿办”转变。目前,浦东新区企业专属网页移动端注册企业总数29万家,页面访问量2470万。

●通过互联网共治平台升级监管新理念

●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
静安区——智慧赋能便民办税,创新驱动税收共治
历经近一年的筹划建设,静安区税务局协多方共治之力,在市北高新园区政企通服务中心构建形成了以政务服务为核心,打通服务园区纳税人及缴费人“最后一公里”的“智慧税务社会共治点”。
该共治点占地500平米,可同时容纳近百人,集成了纳税申报、涉税受理、发票领用、纳税咨询、宣传培训等常用纳税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了园区及其周边近4平方公里、3500余户企业纳税人的办税问题。自2021年4月1日市北高新园区社会共治点正式运行以来,共治点已接待218批次309家1304人次的政府机关及企业参观,提供业务办理及咨询服务1416户次,直播培训3379人次。体验者普遍表示,共治点不仅为园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更让纳税充满了“智慧感”和“科技感”。
徐汇区——智慧商铺“汇商码”创新市场主体治理新载体
“汇商码”前身,是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市服务的“沿街商铺疫情防控”小程序。为推动战“疫”之策转化为治理之智,汇聚战“疫”成果提升为发展动力,徐汇区对“沿街商铺疫情防控”小程序进行深度开发,在现有的商铺二维码基础上,整合进更多的应用功能,拓展为管理端的监管码、店铺端的信用码及市民端的消费码的“多码合一”,统一命名为“汇商码”,打造平战结合的应用场景。
目前,在“汇商码”平台上登记的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1.5万户,每家商铺专属的“汇商码”铭牌张贴、摆放在店铺显著位置,成为商铺标配的身份证。
汇商码的应势而生,架起了随手可及、各得所需、多方互通的监管服务、政务服务、消费服务桥梁,它是战疫经验的转化、战疫成果的衍生,也是行政监管、网格管理的协同运用,更是让区域治理“头脑”更聪明、“触觉”更灵敏的“基础样板”。
闵行区——搭建共治平台,开启监管新理念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涉网的消费投诉举报数量连年增长,不仅投诉举报量大,而且办理周期长。闵行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政企协同”“以网管网”,在全市率先试点建立“互联网共治平台”,在监管部门、互联网平台和网络经营户这三者之间走出了一条共同治理的数字化新路。
办案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监管理念也进一步升级。共治平台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传统线下工作方式,也构建了监管部门、互联网平台和网络经营户的“铁三角”监管理念。监管者既能当好“店小二”又能做好“大管家”,实现了精细化和全面化管理的统一。互联网平台企业协助政府做好管理工作,既有效净化了平台内网络生态,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网络经营户免去了往返跑的苦恼,大幅节约了经营成本,合法合规的经营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松江区——“政府+园区+担保+银行”四方合作创新融资担保“松江模式”
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在松江区设立全市首个服务基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服务基地”,并在临港松江科技城专设独立办公场所,由市担保中心派驻金融服务专员,进行实体化运作,主动与园区、银行进行对接,为区内企业开辟政策性融资绿色快速道,通过线上网络推介会和线下宣讲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传推介。
在全区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10月地方财政收入236.87亿,排全市第五,增19.4%,连续70个月正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复苏,招商户数和税收再创新高。截至目前,松江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数量占全市14.89%,位列全市第二,同比增长160%。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9家,较“十二五”末增长4.5倍,数量位居全市第二,占比12.6%。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6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1041家,位列全市第三;市科委三批次高新技术企业拟认定公示中松江区企业达到414家,位列全市第四。 (季布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