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诠释的方式一般是显性化、明示性的,较少使用隐性化、暗示性的解释。通过品牌文化内涵的明示化塑造,品牌最终会成为一种显性文化特征,随时能够唤起人们记忆中存储的涉及一个品牌的象征、传说、做工、服务等全立位的品牌文化系统认识或使用经验。
没有品牌诠释系统的品牌,就没有品牌意识的传承关系,也是未成型的思想反应模式,是未被用于提练表达的原型+待被具体描述的品牌毛坯,这些品牌没有生命力,是处于休眠封冻中的品牌,没有人愿意对这些品牌燃起热情,也唤不起用户对这些品牌的深刻理解。典型的情况是品牌对人才的吸引,没有梦想和文化内涵的品牌无法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这无关于薪酬,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为这些品牌工作,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乐趣,当然也无法体现自己的追求与未来。
只有品牌加入了特定的意义,人们才能认为这是一项充满意义的工作,符合高水平人才心灵上的需求。品牌要获得文化内涵上的发展,其本身就需要将品牌原型创造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遐想、共享的文化价值、蓬勃发展的文化前景与快乐美好的文化氛围。正如两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颗是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一颗是被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苹果的文化内涵,是从苹果出发,而演绎发展建构起的品牌文明。
6品牌文化内涵过程
品牌文化内涵的具体过程包括了命名、具像、象征、演绎、外延、感知、实现七个过程,由三分法组成:(1)符号化与内涵化分工:命名、具像、象征是符号化过程,演绎、外延、感知是内涵化过程;(2)模因化与模态化分工:命名、具像、象征、演绎是模因化,外延、感知、实现是模态化;(3)模移化:实现是模移化。
命名:命名的品牌文化内涵包括了语义、语态、语境,这也是构成品牌文案和艺术表达的引伸源头。其中,语义:该命名字面上的解释上什么,实指什么、代指什么、特指什么。语态:该命名及关联主题词语,其语言的动态发展的状态和形势、特征,是品牌命名一旦在市场上高速运动起来所表现出和达到的运动状态。语境:该命名及其辅助描述语言让人感受到什么意识、体会、感观、感悟和认识上的意境,是品牌生命力的体现,是用流畅的语言美学表达,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境界感。
具像:具像是品牌图形的成像系统,包括了标识、品牌形象系统、应用图形系统、文化关联符号和图像,是具体对品牌成像化的过程,是构成品牌符号化的主体。标识(LOGO)是符号化的主标识、标志、徽记。品牌形象系统是以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为主,由VI、BI、MI等组合的形象规范识别和动态管理系统;应用图形系统包括了数字符号、数字标识图形系统、UI界面系统等图形化的系统;文化关联符号图像系统包括了符号、摄影、手绘、桌面、背景等用于帮助人们延伸理解品牌形象,对应品牌特征,增强感知的一系列关联品牌具像,如带有品牌主标识的科幻或史诗风格的手绘作品。
象征:象征是为品牌做出具体指向的含义,用于表达品牌到底代表什么意义。通过具体的意义性描述,明示品牌的特殊意义,以此表达品牌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象征含义、主体品牌风格,象征是品牌文化内涵中的核心。
演绎:品牌的演绎是通过史料、考古、神话、传说、故事、诗歌、表演、电影、游戏、建筑等各种史学研究和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对品牌文化内涵进行的系统挖掘,并进行表达、表现和再现的系统过程,是运用多种技艺、手法、先进科学技术对品牌文化实施保护性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其作用是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展示品牌文化,也是品牌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人类理解、认识、记录并记忆一个品牌,将自己的精神、情感、意识融入一个品牌中的文化贯通过程。
外延:外延是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形态,任何品牌产品和服务,都是通过内涵附加到具体产品和服务形态上体现出来的。产品的物质形态或虚拟形态,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否则不具备品牌属性,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而品牌内涵经由“物”体现出来,“物”才会上升到精神层面,从而完成文化内涵到外延的物化,从内到外使之成为品牌的扩展化塑造。
感知:品牌感知主要体现在品牌性能特别是品牌产品的感知体验体会上,是品牌用户运用自身的视觉、触觉、嗅觉、声觉、体觉等和心理感观,综合感受到一个品牌及其产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体察性感知、反应和记忆过程。这是品牌在完成文化内涵以后,通过物化感知来完成外延文化表达的实现方式。
实现:实现是最终完成的品牌产物,在经历命名、具象、象征、演绎、外延、感知六个过程之后,品牌具有了文化意义上的赋值,从而在终成产品、市场终端及消费者感知上才能完成最终的品牌化,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具有了品牌文化消费的价值和品牌投资、品牌物质收藏、品牌推荐购买等多种形式的最终结果实现。品牌因此在资本市场上体现出其具体的品牌价值。无论一个品牌市场规模或大或小,实现后的品牌就具有了生命迹象,达到品牌一代代可以进行传承、长远发展所需要的品牌内涵要求。
7品牌三元文化结构
一般层次上,品牌专家或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将品牌视为二元的市场表现结构,即:品牌是在企业方和市场端消费者之间的发展过程,品牌存在利润等经济化要求,是供应给市场,并产生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极少的品牌学者和品牌创始人发现品牌以三元文化结构存在,即品牌是在品牌梦想、文化内涵和品牌用户之间的一种稳定平衡的三元秩序,是一种以模因化模态化结构进行整体品牌模移的自然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系统。
人们主要生活在二元世界,判断各种问题的视角主要是由二元对立性质决定,这就造成了多数品牌专家和企业家对品牌学本身的判断出错,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品牌建设重大失误。
一般的品牌和产品通过二元表达,在品牌上只完成了品牌标识和VI视觉形象规范上的具像就结束了,不进行任何品牌文化内涵和外延上确立。随后,将品牌的标识标识到具体的产品上进行静态定义,此时其品牌所指的是具体的“物”,品牌由外部外质形态向内部质量等性能延伸,产品研发变化仅是功能、外观、包装、形式上的变化,其品牌广告等解释仅限于对产品和对消费对象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是针对实体化产品物质的解释,并且主要是在材质、工艺、用途上所做出的功能性解释,只向市场发展用于识别品牌的信息,指示人们识别该产品从属于某个品牌旗下,品牌部门一般隶属于市场部门之下,企业重点研究市场竞争形式、消费者购买习惯,进行产品的促销、统计销售结果,并以财务数据来评估经营业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