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情系煤海 不忘初心 坚定带领川煤集团实现涅槃重生高质量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刘万波

1.jpg

2.jpg

3.jpg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煤集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优化调整煤炭工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省内能源供应安全,于2005年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注册资本30亿元,现有二级企业5户,三级企业151户,职工3.48万人,取得矿权内煤矿资源储量约24亿吨,拥有20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约1200万吨,占全省原煤总产量的1/3,承担了枯水期、节假日全省电煤80%的供应任务。川煤集团成立近十六年来,共生产煤炭2亿吨,供应电煤1亿吨、工业煤0.5亿吨、冶金煤0.5亿吨,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电煤供应和能源安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川煤集团从2016年出现第一次债券违约以来,深陷债务危机泥潭。集团党政领导班子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正方向、谋大局,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采取了生产自救、金融帮扶、协议重组等多种途径化解债务危机。但受制于债务负担沉重和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三座大山的制约,始终未能走出债务困境,实现经营形势的根本好转。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煤炭人”,扎根煤矿30余年,见证了煤炭行业的兴衰浮沉,对于矿工、矿山和矿业,我有着深厚的情意结。川煤集团的生存与发展,3.5万余名在岗职工、近20万名职工家属的饭碗和生计,不仅仅是我的责任和初心,更是我割舍不下的一份感情。审视“时”和“势”,把握“危”与“机”,谋划“退”与“进”,我深知:不化解债务危机,只有死路一条;不推进内部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帮助指导下,我与川煤集团背水一战、攻坚克难,通过“司法重整+深化内部改革”的“组合拳”,稳妥化解了债务危机,稳住了安全生产经营的“基本盘”,保住了员工饭碗,保证了矿区稳定,有效激发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司法重整稳妥化解债务危机

  面对企业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困境,首先要在集团上下统一思想、汇集智慧、形成共识。为此集团广泛开展“形势怎么看、问题怎么办、工作怎么干”形势任务大讨论活动,职工群众献言献计、群策群力,形成了为着同一目标奋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0年6月11日,集团正式启动并实施司法重整,12月23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川煤集团司法重整方案,2021年6月23日,完成了30万元以下部分现金全额清偿和债转股股权工商变更工作。一步一步,紧锣密鼓,有力有序。集团负债率直接下降66个百分点,以最小的“创口”有效化解了债务风险和诉讼危机。司法重整是川煤集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决策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的坚决行动。从最大限度维护了债权人的利益,维系了上下游产业链一万余家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障了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极大恢复了集团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刮骨疗伤动真碰硬以深化内部改革挖潜力增活力

  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按照“产权多元化、治理现代化、资产专业化、管理扁平化、运营市场化”的思路,集团研究出台了深化内部改革“1+8”方案,使出“连环招”,打好“整体仗”搭建起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推进资产重组。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将原23家二级公司重组为5家专业化公司,分别承接煤炭主业、矿山建筑、矿山医疗康养、矿山科技服务和剩余资产板块,与集团总部构建起“1+5”专业管理模式,形成集团“管资本做战略”、专业化公司“管资产做经营”、矿厂“管执行保安全”的扁平化三级管理体系。

  精简管理层级。将原来多达6级的产权管理层级缩减为3级、将3级生产管理层级缩减为2级、将4级销售管理层级缩减为1级,构建起了扁平化的管理体系,推动公司决策流程更加顺畅科学,管理成本下降15个百分点。

  调整产权关系。打破了“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通过司法重整内以股抵债安排及引入重整投资,初步形成了“省国资委实际控制,省属企业、金融机构共同持股”的产权结构新格局。积极着手引入高匹配度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发展合力。

  激活管理机制。按照“全体起立、公开竞聘、择优坐下”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打破了干部“内循环”和“近亲繁殖”现象,集团总部及二级子公司机关管理岗人数减少近40%,共计263人,干部队伍梯次配备初步形成。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经理层契约化、任期制和市场化选聘,制定了中长期激励机制和员工分配考核激励制度。

  减轻企业负担。完成了6万余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现了32.6万户“三供一业”100%移交,卸掉几十年企业办社会职能包袱,每年减少支出2亿元;完成去僵尸企业,抓好无效、低效资产处置,增强了核心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次改革是川煤集团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涉及人数最多的一次改革,但却是震动最小、稳定有序、成效明显的一次改革,没有发生一例上访和影响安全生产秩序的不稳定事件。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今年1-6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实现利润4.0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亏增盈。未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经济指标的大幅好转,提振了干部职工的发展信心,极大改变了矿区面貌,汇聚起了“强企有我”的巨大正能量。

  锚定总目标打出组合拳川煤集团的未来发展擘画清晰

  “司法重整+深化内部改革”的“组合拳”让川煤集团走出了债务困境,步入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但我清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从来都没有“停一停”、“歇一歇”。川煤集团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多硬仗需要攻坚。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永不停步,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永远向前。站在开启“十四五”创新创业新征程的重要节点上,综合研判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年总体恢复、两年布局优化、五年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打出了“市场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又一个“组合拳”。加快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激励约束科学化、资产运营证券化;做强煤炭主业板块、做专矿山建设板块、做优矿山医疗康养板块、做精矿山科技服务板块、做活物资产业板块,五大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实施路径清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川煤”已经展开了铿锵奋进的新画卷。

  到2025年,川煤集团整体规模将大幅提升,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矿井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产效率效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主业更专更大,辅业更强更优,基本建成“以煤为基相关多元”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四川和区域能源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和供给质量明显提升。集团煤炭供应量达到3000万吨,保障全省煤炭需求50%以上;杜绝轻伤和非伤亡事故,煤矿安全标准化全部达到一级,构建本质安全矿井建设长效机制;力争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加快成为集现代能源、矿山建设施工、矿山医疗康养、矿山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回望来时路,川煤集团的涅槃重生与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关心帮助,与各级地方政府、各大厅局的有效配合,与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举旗帜强担当,在深化改革上把方向、在推进发展上管大局、在实现目标上保落实,保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密不可分;与3.5万余名川煤人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上下一心,共克时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密不可分。

  展望新征程,我深感责任重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向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提出了更为紧迫的改革发展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和新机遇,我始终怀揣着对煤矿、对矿工的深厚情义,必定锚定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砥砺奋进,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着力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阻碍,努力实现安全低碳高质量发展。必定切实履行好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煤炭在四川能源体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