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家和 时评人
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第二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仁和工业园区举行。这是攀枝花市总开展“送教进企”,创新技能培训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攀枝花市总依托三线精神劳模(工匠)研修学院,根据企业和职工技能提升需求,采取“送教进企”的方式,推动产业工人提升素质。(7月9日山西工人报)
毋庸讳言,企业的工学矛盾是职工培训难以绕开的一个难题。攀枝花市总围绕企业生产“不停转不停产”需要、职工工作“不停工不停薪”需要,改变以往分期分批送企业职工到职业院校内“定点培训”的办法,主动征集产业工人的培训需求,送教上门,现场教学,由培训老师自带教材、设备到企业对职工进行实地培训。有效化解了企业职工培训的一些共性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动征集产业工人的培训需求,送教上门,现场教学,是一种点菜式的培训。可以说是更有针对性,更对职工胃口,也更符合企业和职工的实际需求。此举,对进一步提升职工素质有推动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而且也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笔者以为,“送教进企”,不仅宣传了三线精神劳模(工匠)研修学院的教学理念,弘扬了工匠精神,同时,还能借助送教进企业的契机,针对各类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点菜式培训服务中,构建职工培训与课堂教学融合理念,切实提高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质效。
期望有更多的劳模(工匠)研修学院,以及职业技术院校“送教进企”,通过集中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好职工培训的工学矛盾难题,助力企业培育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