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李群才的时候,笔者已经连续给他打了五六次电话,电话那头不是正在通话中就是“机主正忙有事请留言”的语音提醒。从接到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台风“烟花”防御工作的指令后,李群才的手机俨然成为了矿区防汛“调度台”,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每响一次就代表了他要迅速结束手头工作赶往下一个地点。“这两天使用的手机话费都快赶上我一个月的了。”李群才不经意地擦掉脸上的煤点,开玩笑地对笔者说。
每日“八千”的增长步数
“你看,这是李科长这两天在微信上的步数排名,从26号的19892步到27号的26291步,昨天刮大风降雨最强的时候他走了33568步,几乎每天增长8000步。”同办公室的侯东宁指着手机微信上的步数排名榜对笔者说。袁店一矿内排水渠纵横交错,共计长8287米,有16个沉淀池,17个化粪池,7个雨水排污口,这些都是李群才每日必查的项目内容。
“防汛是项系统工程,排水渠、沉淀池、化粪池、雨水排污口属于一体化管理,中间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矿井积水,所以必须确保每处都畅通无阻。”李群才专门在手机上定了12个闹钟,每隔2小时查看一次台风“烟花”具体位置,看看“两堂一舍”职工服务群有无积水、漏水信息,就连夜晚也是如此。当暴风雨最强大家都窝在宿舍的时候,为防止雨水倒灌进胶靴耽误前进速度的李群才穿着凉鞋就跑了出去,怕淤泥堵了口、怕杂物拦了道、怕坠物伤了人,每项工作李群才都谨小慎微,严防出现一丝纰漏。
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我们矿周边几个自然村庄民风朴实,一看到矿井排水渠‘呼呼’往外冒水心里就犯嘀咕,害怕排出的雨水倒灌进大田地里。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说我们矿的排水渠道是单独设计,就连矿井周围的河道设计也比大田地低洼许多。”李群才说。
附近村庄留守老人多,只要一有问题就觉得是矿井生产影响造成的。排水期间有个别老人不了解情况前来矿井讨要说法,李群才安排好手中活计就慌忙赶往现场,不仅耐心给老人解释清楚事由和影响,更是挨个将老人送回家。
“我是一名企业职工,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应该在哪里。”李群才坚定地说。(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