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3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酱香与浓香·诗歌级 “命运不可避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快讯君

  酒有型,诗有调。鲜花幽放,美人浅笑,如花笑颜是不可比的。

  酱香与浓香,又如红绿二色在中国诗词中的视觉意象,色的价值,意象为要,而注解和注解方式尤为重要。意义——就是说法,即便是“绿肥红瘦”般亦喜亦忧,也难分叶茂花残之意象高下。但意象是理解的框架、对话的框架、体验的框架,甚或是当今白酒数字时代的框架,纵使命运不可避免,至少使命由我,使命可以改变命运。

  本来香型出现有先有后,香型兴衰有嬗替,这也是命。但不同于“最好的酒,往往是最后才从酒窖里拿出来的那瓶”,香型的形成更多因于地缘,出现先后并非一定是工艺由简到繁的进化,香型的荣落也并非因由品质风格越来越味重。必要的区判也只宜比喻成节气,同样的时间有前后,意象无高下,又好比诗史也分节气,汉诗有春天的昂扬生气,晋诗有秋天的清峻通脱;唐诗有鼓乐之韵,宋诗有石磬之音。彼此的美终是不可比。

  如今酱香热渐有席卷全国之势,好友上朴春林以“面条定律”论之,弦外之音藏有对重商主义的批评。作为品牌的信仰者,他当然坚信香型不是“超级符号”,即使酱香也概莫能外,况且酱香更需要品牌矩阵支撑。品牌是“生命的象征”,不属于商家而只属于消费者,它的核心机制必诉诸于人的非理性的和无意识的部分,所对应必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初机制,因而对照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概念,浓香、酱香都还有遥远的路程要走。企业如果过去习惯于通过竞争法则成长,如今更要向原点靠近,向品牌靠近,追求酒的原型价值——包括原型性格、原型心理、原型情结、原型意象、原型故事……这些第一性的价值远远超越产品形态或品类。

  史学家吕思勉说:“要前进,必先了解现状;而要了解现状,则非追溯到既往不可,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

  千百年以来,酒是如何让人们有精神的?

  ——它让人愉悦,也给人解忧;它给人诗意,也让人沉醉。而诗意是相信消费者的感觉,而不是用物质(包括资本)或技术拼贴一个僵化的传说。

  长期以来,白酒行业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把“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招牌奉为文化至尊,显出物化的、资本化的简单任性。

  文化资源自然有其鲜明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功用,文化资源资本化,也被证明有其路径价值与法则意义。但如若仅限于此,以此为核心、为代表、为竞争手段,不遗余力地在物化塔基上叠床架屋,而不是从消费者出发,以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之贯通勾联,那么表达越充分便会越加重文化资源与人及其生活的隔阂,反致资源价值的流失。这一隔阂,在张爱玲笔下是枯燥理性与天地正音、正味、正色的人为阻隔——“像月光下一只蝴蝶停在带有白手套的手背上”。

  物质、技术既是时间中文化既成的状态,又是流变中文化生成的状态。如果白酒的物质资源不能与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形成诗意的观照与通感,也就不免陷入被经营性滥用和透支的困局,白酒文化也必然走向窄化与僵化,酱香热也就顺理成章地孳衍出窄化、僵化的市场结构与行业格局。

  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当前白酒产业结构的两极化、窄化,与白酒文化在消费大众心目中的物化、窄化印记实为共业。而且在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既不完善也不稳定的客观现实下,白酒所面临的根本挑战并非来自社会、人口、经济等多元复杂结构的客观因素,而是白酒在主观层面忽略了对时代的理解,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诗化人生才是白酒文化生命力存续第一性原理的遵循。

  笔者一直认为,无论酱香、浓香或其他香型,所谓中高档白酒均属奢侈品范畴。奢侈品除了高价之外,高尚的精神与情怀同样不可或缺。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评选出十大人间奢侈品——

  1.生命的觉悟。

  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

  3.走遍天下的气魄。

  4.回归自然,有与大自然连接的能力。

  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

  6.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

  7.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

  8.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9.身体健康,内心富有。

  10.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榜单上无一与金钱和任何物质有关的极端选择,稍显对金钱和物质迷恋社会的矫枉过正,但至少说明,如果由金钱和物质单调搭建的崇高是对感性的漠视,那么酒神对日神的反攻倒算就不可避免,一个感性单调、诗意丧失的生活最易发生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