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凤发
近日,河南郑州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露出当前的城市防汛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城市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工程措施方面,度汛工程常年老化失修;城市防洪体系不健全,管网老旧,建成时间长、标准低,城区排涝能力不足,汛期的集中强降雨容易造成城区道路和低洼居民小区积水;城建与防汛体系建设不同步,现有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防洪排涝的矛盾突出。在非工程措施方面,防汛预案操作性差,洪灾预警方式不够明确;洪涝灾害演练较少,社会动员和市民参与不充分,实战经验少;财政投资负担加重,市场机制发育滞后,防汛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市民思想麻痹,没有防大汛、抗大汛的意识。
不少城市出现内涝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当前应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上短板,提升地上地下应对灾害的能力。城区总体规划应与防汛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结合城市的发展,制定长远的防洪目标,新城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市防汛规划要求,进行防洪风险评估。
城市防汛应科学、高效、有序、有重点的进行管理。机构要不断加强预案编制、预警预报、决策调度、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工作,细化各部门应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密切配合,建立高效运转的城市防汛体系。一是加大气象、水文、防汛预警监测系统的建设投入,提高预报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增强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二是加强防汛通信系统建设,建立防洪预警信息发布资源集成共享机制。三是及时修订完善各级防汛预案,确保防汛指挥体系各成员单位在应急状态下能各司其职、联动抗灾。四是严格抓好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按照防汛责任制的要求,把任务、责任逐级分解到单位、分解到人,做到级级有压力,人人有责任,确保将城市防汛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城市防汛工作的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等广泛宣传城市防汛面临的形势和工作任务。加大恶劣天气防范应对等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升和增强公众防汛意识,开展防灾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市民群策群防和临灾避险能力。
充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新冠疫情让灾后疾病流行成为大概率的事情,因此,在做好城市防汛工作的同时应充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一是成立完善卫生防疫应急队伍,做到有备无患,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更新补充卫生应急物资。调配卫生应急、消杀物资,各级医院应储备充足的防疫药品、器械和应急物资。三是做好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