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特钢事业部营销公司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在合同额9000万元的神华国华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与5000万元的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四大管道项目招标中,北重集团全部实现中标。这两个项目在营销公司的项目档案里已经准备许久,如今它们的中标让所有人都喜悦万分。在特钢事业部综合管理部办公室,曾任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的边叶平听到这个消息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五年努力,终结硕果
2008年,24岁的边叶平来到北重集团,成为北重集团营销团队的一员,负责无缝钢管产品的销售,2016年他成长为特钢事业部销售部部长,2019年任职特钢事业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调到特钢事业部综合管理部工作。
这十几年里,边叶平能够细数出每一笔订单、每一个项目,他总笑着说,“我不是在跑项目就是在跑项目的路上。”
从事营销工作期间,边叶平负责火电产品部订单承揽和回款工作,众多项目都是边叶平用“持久战”承揽回来的,而万基铝业项目更是历经5年之久的跟进、联络、接洽,在经历项目暂停、进口采购困难等多次挫折后,最终才成功实现中标。
在项目开拓过程中,他一直与营销公司的同事们奔跑在市场一线,一方面认真分析四大管道产品技术参数、成本用料、性能指标,修炼好 “内功”,每次接洽企业时用数据说话,对标国际标准;另一方面广泛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抓信息、找资源、建渠道,努力寻求原供应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不断变换营销策略和手段,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项目中标概率。
5年的不懈努力,就是等待这一朝的签订,而这样的“穷追不舍”是边叶平在营销公司工作时的常态。
随机应变,拓展领域
2015年,国家火电产业政策调整,国内火电项目被大批缓建、暂停甚至取消,电站无缝钢管产品市场需求直线下滑,特钢事业部生产线告急,生产车间多次因为订单缺口而停产,市场营销工作再次面临艰难的考验,每位营销人员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火电没项目咱就做化工。”
边叶平将市场营销目标瞄准了化工市场,成功捕捉到了国内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最终依托公司成熟的技术工艺和完善的质量体系,取得了项目业主的信任,拿下近两亿元的化工项目订单,而良好的合同履约能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让项目业主高度认可。
他与营销团队改变了特钢以往的订单结构散乱、产品附加值低的状态,摆脱了产品陷入市场价格战的低价竞争漩涡。
这次的项目推动了公司特钢产业多元化发展,也为公司赢得“优秀供应商”的荣誉。
因时制宜,进军海外
“没订单的时候难,有订单的时候忙,总之闲不下来。”这是边叶平对自己日常工作的描述。
2018年到2019年,国内火电市场不明朗,市场需求出现空白,同时国外钢管企业对北重集团产品进行联合打压,公司能够接到的四大管道项目极少,边叶平在全国各地跑项目、谈合作,但面对艰难的国内市场环境却是有心无力。
“国内难做,咱们就做国外。”面对国内的困境,边叶平产生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想法。
由于北重集团产品在海外市场知名度还不高,大部分公司都不愿意与国内合作,因此边叶平联系了很多家海外公司却都不了了之,这时他想到了多年一直在接洽的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电建三公司是海外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北重集团已经是其合格供方,但由于山东电建三公司处于保守发展时期且对北重集团了解少,因此几年来一直没有进行实质性项目合作。
决定了要进军海外,边叶平就立志要与山东电建三公司达成项目合作,一次次的去山东商谈、接洽,一遍遍的做公关,终于促成了山东电建三公司在海外Lucky项目和Godda项目的供应合作。海外市场的大门正式打开,北重集团生产的P92无缝钢管开始流通海内外。
复工复产,包揽全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刚打通的海外市场瞬间停滞,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作为副总经理的边叶平一边制定《营销公司疫情防控期间营销业务开展方案》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组织营销公司各区域人员全面梳理国内外火电、化工、核电项目,完善项目信息,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和时间节点,落实中标项目和意向项目合同签订工作,确保在手项目一个也不丢失。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营销公司包揽了2020年全国11个四大管道项目,全年订单总额超6亿元。而边叶平也荣获“北重集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先进个人”称号。
“疫情来的太突然,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规划了,别人在规划的时候,我们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
虽然他已不再天南地北的跑项目,但无论在哪他都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多年的营销工作让边叶平练就了好口才,如今他可是办公室里的“导师”,常常给职工来一场“演讲”,宣讲企业文化,增加职工企业认同感,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也会在私下多交流、多了解、多帮助,时刻关注职工的消极状态,遇到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的疑问难题,他都能冰释理顺。
2020年,他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
面对荣誉他说:“荣誉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会发扬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精神,努力影响下一代。”(陈柯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