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东北工业集团按照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匠学院,孵化拔尖人才,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项目试点工作,依托公司培训中心对内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认定等工作,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同时,对外开展高技能精益管理培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工匠人才。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规划,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
该公司组织制定和实施《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年(2020-2022)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职业技能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1年)》,明确公司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目标。制定完善东北工业集团《专业人才管理办法》和《专业人才评选实施细则》,突出技能人才职业成长空间,将技能序列专业通道设置“三层八级”,最高可晋升至“兵器集团级首席技师”,层级设置与科技序列层级等同,依据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工作业绩等实施评价,实现岗位晋升,畅通技能人才晋升通道,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从2020年初开始,该公司组织各工种造诣较深人员,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行业标准为基础,研究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的职业技能标准,并制定39个职业(工种)的培训大纲及考评试题库,涵盖了企业各职业工种。2020年投资搭建了“东工网教平台”,开发上线了科技类、外语类、技能类、精益类等50门视频课程、28本电子书和600套闯关练兵试题,开设“一站到底”“好友pk”“无纸化考试系统”“专家门诊”“和“交流园地”等学习模块,提供“学、练、考、评、管”为一体的教学服务,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企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利用“东工网教平台”制定在线课程体系和培训方案,录制并上传了12个工种的专业课程和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基础课程,开展线上培训,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加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下培训,适时地举办光学磨工理论知识培训、职业安全培训、消防演练等培训。以班组或车间为单位开展现场培训和岗位练兵培训,使技能人员掌握使用新设备、新技能。2020年,东北工业集团举办线上线下、远程和实操培训50期707学时,参训员工4231人次。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从2019年9月起,该公司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建立了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家库共29人,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合作,聘请31名专家,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提供师资保障。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组织各工种专业人员参加国家和兵器集团组织的考评员培训,50人取得考评员资质,其中高级考评员23人,考评员27人,覆盖企业自主认定的14个职业。2020年,完成30个职业、2121人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员884人。
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去年,该公司组织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焊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维修电工和装配钳工职业技能大赛; 承办长春市和蓬莱市2020年职工磨工(光学冷加工)技能竞赛、汽车装配工职业技能竞赛;组队参加2020年吉林省工业信息系统材料测试检验行业职工技能竞赛以及“红旗杯”首届全国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
发挥对外辐射作用,面向社会开展工匠人才培训
该公司培训中心拥有精益管理、智能制造两个培训场地,面积2000余平米,设有精益安全、生产制造、标准作业、成本管理、物流配送、品质管理、设备保全、班组建设、精益研发、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系统和智能制造运营系统等10余个培训模块,拥有50余名专家师资。对外主要开展精益管理培训,培养工匠人才,已成为吉林省人才培养基地、吉林省工信厅“吉林省精益管理培训基地”、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吉林省总工会计划通过共建“吉林省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五年为吉林省培训培养7000名精益与智能制造技能人才。
“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成立以来,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由国内精益管理、智能制造高级讲师主讲。线下培训开设了精益管理在实战中的应用、盈利沙盘实战、落地智能制造、TPM设备管理、APS、MES和改善工具类等课程。线上培训开设精益基石支撑智能制造、精益数字化产线的规划设计、快速换产、精益物流与看板管理、QC小组活动、现场质量管理等12门课程,可根据报名学员情况而选定“一企一课”课程表。
培训基地实行工作例会交流制度,每月对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定期向吉林省总工会汇报有关情况,做到“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管理有规定、有激励、有总结”。评选优秀案例,形成《成果集》。建立培训企业和员工档案,为企业人员培养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吉林省总工会选拔专业人才、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提供支撑。
去年,该公司培训中心实施培训47期,2882名技能工匠、劳模代表参训。其中线下培训33期,996家企业1742人参训;线上培训14期,159家企业1140人参训,全面完成前两个周期2500人的培训任务。
(陈凤海 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