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川中油气矿进入了天然气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期,然而有水气藏占比达84%,也就意味着很大机率出现气水同产现象,随着日益加快的勘探开发节奏,气田水产出量不断升高。
在勘探开发历程中,实践证明了采用高压回注诱发地层破裂是增加单井回注量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气田水高压回注对回注井井下工艺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针对川中含硫气田水高压回注可能存在的安全环境风险、地层封闭性及单井安全可注量不清楚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川中油气矿持续科研攻关,大力开展了“川中含硫气田水高压回注体系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企业建立了川中含硫气田水高压回注动态监测体系。近五年川中油气矿先后实施回注井酸洗31井次,90%井都能有效解除底层堵塞,降低回注压力,提高了单井回注能力。油气矿形成的回注系统地面及完井配套技术被写入《气田水回注技术规范》Q/SY 01004-2016.作为石油行业标准推广应用。
气田水回注管理日趋完善,但又有一个问题在眼前突然出现:根据当前的产水速度和产水量预测,川中区域回收能力已经接近饱和,不能满足后续气田水回收的发展需要,同时,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对于回注井环评审批持更加谨慎的态度,难以再次开展回注井新建工作,为保证气藏长期稳定生产,需要考虑新的气田水处理方法。
为此,川中油气矿对气田水地面处理新技术十分重视,并开展了多项科研及前期工程,瞄准气田水处理达标外排关键技术瓶颈和前沿技术,持续攻关气田水处理达标外排技术,重点对气田水中COD、氨氮等难降解产物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先后两次赴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川西气田及陈河气田水处理站,对其气田水处理达标外排工艺、装置运行情况、固废物处理、装置能耗、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调研。
在学习掌握了其他单位对于先进工艺的运用后,川中油气矿工艺研究所积极开展系列工作以实现学习最大化,利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近一步验证和优化气田水达标外排工艺技术路线,包括龙王庙组气藏开发气田水处理技术研究室内试验、膜分离工业试验、“氧化脱硫+微电解氧化+MVR蒸发结晶”工艺中试试验、“预处理+高压反渗透+多效真空蒸发结晶”工艺现场试验,最终处理后的外排水指标达到相关指标的要求。
(李静 杨立 陈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