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峰
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阴湾煤矿项目部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作为事关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来夯实,多渠道完善培训体系,创新方法方式,持续优化内容,让“培训小课堂”风生水起,花繁叶茂。
课堂在“茬上”
阴湾煤矿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培训方式,把“技能小课堂”开设在作业现场。在岗位上培训时,瞄准设备故障排除、紧急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演练等生产现场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能练兵,着力提高实操能力。职工受训过程中,自觉把理论知识融入现场操作,并彼此探讨经验、切磋技艺,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行为。
该矿定期安排业务技术尖子在现场,传授交流实操技巧,“手把手”教职工规范操作。通过现场指导教学,解决了过去“学的是一套”、“干的是另一套”老大难问题,实现“课堂即实操”。为了让“技术大拿”主动教,这个矿在技术津贴考核时,把“以师带徒”效果,作为聘用的重要条件,倒逼他们主动带好徒弟。
6月6日上午,该矿综采队组织16名支架工,来到机厂,进行实操现场演练,效果显著,受到学员好评。支架工检修工王明忠说:“我在现场看到支架了支架全貌,和井下只能看到支架的里面,感受完全不一样。通过师傅讲解演示,我的检修操作更准更快了。”
阴湾煤矿在机厂建立实操基地,把采煤、掘进和机电等常用的设备,摆放在实操场地上,定期组织机电工,通过“真刀真枪”在实操实练,让他们在操作时,熟能生巧,实现从“会干”向“慧干”的提档升级。

技术人员传授“顶板离层仪”安装要点

实操培训提升技能“立竿见影”
课堂在“掌上”
6月4日傍晚,刚洗好澡的机保队职工杨刚刚,打开手机后,就听见“嘟嘟……”的声响,这是杨刚刚收到微信群里传来上午“培训大课堂”的学习内容:《皮带机电控使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并配有图解,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让人一目了然。
阴湾煤矿在微信平台设立的“阴湾培训”,分专业、岗位把全矿职工编入信息库,根据专业和岗位性质,定向发送相关应知应会知识,让职工像超市购物一样自主选择学习,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学习。
综掘队职工李伟说:“有了‘培训平台’,学习很方便,需要什么安全知识、技术技能,手指一点手机,就能学习。”
阴湾煤矿培训平台与时俱进,做到有“声”有“色”,让职工学得开心、考得方便、掌握得深入。为了促进职工学习,这个矿对“掌上”培训学习,做出硬指标,对笔记、心得,在线时长等都有量化考核。最重要的是每个模块的考试,及格分数为80分。考试不及格,将进行补考,同时还要处罚100元。
课堂在“嘴上”
“今天培训课,要请大家都要上台讲。看看谁能把自己身边的安全威胁揪出来。大家一起来评评,那位师傅抓得多抓得准。大家先写个提纲,过会讲时不心慌。”在综掘一队培训班上,安全矿长张猛一边布置任务,一边把卡纸和马克笔分发给员工。
“培训拉职工参与,效果最好。”张猛说:“培训课把学员拉进课堂。要不然,你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问问台下师傅讲得啥?什么也不知道。教员讲得再精彩,也根本听不进去,培训课堂也变成了糊涂课堂”。”
矿工师傅专心至致把隐患和危险源,写在卡纸上。职工的“注意力”很集中,都在想工作中的隐患在哪,那有心思玩手机,更没有时间交头接耳说话的。随后,张猛随机邀请五名矿工师傅,走上台谈谈如何铲除身边的隐患。
“这次培训,让受训职工开口讲,效果就好,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首次参加培训的李青,感到特别新鲜,听课以后,感到很兴奋。他感到上台讲课,并不难,下次自己也要主动上台讲一段,和工友分享现场排隐患的经验。
课堂推“点餐”
“为有效化解工学矛盾,让职工来‘点餐’,主动添加服务元素,很受欢迎。”采煤队职工杨玉洋夸赞道。
培训“点餐”,以职工所需为指向。每个科队根据生产、班次等情况,分别上报学员名单。生产任务较松时,多派去几名学员;生产任务较紧时,少派去几人;有主动报名的学员,在协助其合理安排好工作后,大力支持他们去学习。因此,学员多的时候,一个班有二三十人,而少的时候可能只有五六人。但无论人多人少,大家学的东西一点不少,课堂活跃的气氛一点没变,良好的培训效果一点也没打折扣。
针对职工素质的差异性,阴湾煤矿对井下电工、液压支架工等关键岗位,下发调查表,围绕“在本岗位缺什么”、“自已需要补什么”、“上课老师喜欢谁”等向职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为职工,量身定制技能学习“清单”,课老师根据“点餐”进行备课、授课等一系列流程,按“订单”交办的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可谓“点餐”形式新颖,“订单”品种丰富。
“以前,都是老师教什么,我们听什么。现在是由职工‘点餐’,我们工作中缺什么,就申请补什么,培训老师就给上什么课,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效果非常好!”杨玉洋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上半年,该矿开展紧缺人才专项培训,覆盖矿井支架工、瓦检工、皮带维护工、掘进电工、采煤机司机等工种,通过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给予物质奖励,并晋升了绩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