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手机缺芯料持续两三年 IOT已成未来必争之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缺芯不再是华为一家手机企业之忧。继前不久苹果公司自爆缺芯后,新春以来,OPPO、小米、一加、realme、vivo等一众全球手机代表企业也纷纷表示,全行业缺芯是事实,且可能持续两三年!

  为此,记者近日采访OPPO、一加、vivo旗下iQOO相关负责人,了解当下手机行业情势。记者发现,手机行业已经迎来四大新常态:全行业缺芯是现状,不比参数比体验是竞争态势变化,集体想站稳高端市场是各大品牌目标,IOT(物联网)已成未来必争之地。

  全行业缺芯

  今年2月,手机行业领导者苹果公司率先自爆缺芯。

  苹果公司(Apple)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缺少零部件,一些新型高端iPhone的销售受到了阻碍。具体情况为,第一财季包括iPhone12系列、Mac、iPad均遭遇半导体吃紧的问题,预计将在第二季度实现供需平衡。

  随着近日OPPO、小米、一加、realme等手机企业纷纷公开承认缺芯,全行业缺芯事实坐实。

  “整体性的缺货、供应链紧张是一个事实,因为现在汽车、IOT市场需求也很旺盛,手机行业需求也没有下降,因此这种供应链紧张、困难的情况可能持续两三年。”3月11日,OPPO Find X3系列发布后,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表示。

  刘波解释,造成这种芯片缺货局面的原因是整个芯片供应链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日子都非常艰难,除了汽车跟工业控制类相关的芯片毛利较好之外,消费电子芯片供应链毛利非常低,这就导致相关投资减少,一旦碰上需求上升,就容易造成当下的供应链紧张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价格竞争,相关影响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已开始。

  产能不够,可否快速新建产能?刘波告诉记者,半导体工厂从建工厂到能够生产的情况下基本需要18到24个月,没有厂房的情况下最少需要3年,所以即使市场需求大增当下快速加码投资也难解手机行业供应链之渴。

  尽管如此,刘波依然强调,OPPO与供应商合作基础非常好,公司相对相对竞争优势可以保持。

  今年1月,OPPO超越华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手机厂商,这是自2017年华为长期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以来,首次被其他国产厂商超越。

  “的确整个行业都在缺芯片,乐观估计供应链缓解也要到2021年底,可能2022年还会缺,但公司与高通合作较好,公司现有芯片供应商相对还不错。”一加CEO刘作虎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在刘作虎看来,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手机行业芯片紧缺状况。“疫情暴发的年初,行业整体非常悲观,因此上游投资也减少,但出乎意料的是,疫情催生的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反而刺激了消费电子领域需求,这就令行业供应链紧张问题得以凸显。”

  此前不久,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曾在微博上表示:“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

  Realme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整体芯片市场都处于缺货状态,“高通主芯片、小料都缺货,包括电源类和射频类的器件”。

  IOT成必争之地

  国内智能手机发展多年来,众厂家竞技的重点主要聚焦于产品参数,比如芯片、屏幕、摄像头、充电速度、电池电量等。

  不过,最近多家企业负责人纷纷放言,整个行业拼参数时代已过,未来各企业竞争的重点将是产品的整体体验、消费者的体验。

  除了在手机这一产品上的竞争外,与手机产品之间的交互,也是当下及未来手机行业兵家必争之地。

  手机产品之间的交互,必然离不开IOT,即物联网。基于此,手机终端周边的耳机、音响、电视、手表等各类产品方可实现互通互联,并给用户带来更具科技感、更便利的体验。

  那么具体对于IOT,手机行业各企业负责人怎么看,有着怎样的规划?

  OPPO方面表示,关于IOT这方面,OPPO去年是一个开局。公司整体团队、内部产品、营销、销售团队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今年公司会在已建立的产品上做一些深耕发力,包括穿戴、耳机、电视。

  OPPO同时透露,今年在IOT方面会增加整体的布局,未来大家会看到OPPO商城上产品布局越来越多,包括合作或互联的产品。

  “今年的策略是把OPPO品牌的产品做好,另外去扩展外围生态品类,这个是我们IOT的策略。”刘波总结道。

  一加方面则表示,现在大家都陆续使用一加智能手表、耳机等智能产品,并且已经形成了习惯,这些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体验非常重要,比如苹果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让人离不开它。一加电视目前卖得不错,接下来会有步骤地开展IOT布局,带来更好的无缝连接体验。

  在IOT方面,vivo旗下iQOO发展算行业较慢的,但公司认为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劣势就是2020年仅做了一些游戏周边,没有真正发力,优势就是可以在vivo的赋能下,在快速补齐IOT方面布局。

  事实上,有关IOT,从手机行业来看,小米走在前列,并已实现可观收入。小米集团2020年三季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即包括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的收入达181亿元,同比增长16.1%,营收占比25.1%。

  财报显示,该部分的主要增长集中于海外市场。小米境外IOT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6.2%,部分品类如手环、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的境外收入规模超过中国大陆。

  而华为则一直在IOT领域持续发力,尤其是手机业务因高端芯片断供发展受阻后,公司更是有意加码IOT布局。

  几年前,华为便提出要打造“1+8+N”的产品格局,“1”指手机,“8”指平板、TV、音响、眼镜、手表、车机、耳机、PC八大业务,而“N”则指的是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块的延伸业务。

  去年11月5日,华为在深圳举行的智选品鉴会上宣布,将强势发力IOT,并计划在未来5年将华为“N”生态快速崛起为华为IOT Home。当天,华为便发布了华为智慧屏、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铃、电动儿童牙刷、智能水杯、扫地机器人、智能枕头、智能台灯、智能吸顶灯、空气净化器、智能无线手持吸尘器、旅行箱等11个品类16款智选新品。

  华为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与小米侧重VC投资与品牌运作的商业模式不同,华为智选侧重用软件、系统或生态赋能合作伙伴成长,与华为HiLink合作后的产品,依然为生产商品牌,比如发布的台灯为欧普品牌,但可接入华为硬件生态系统,适用鸿蒙系统等。 (严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