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爱国
最近,参加泰州市“两会”,听了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我既感到激情满怀、信心倍增,又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事中包括:聚焦创新,做强产业。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拥抱“先进制造+数字经济”风口,实施“大数据+优势产业链”行动,形成制造变革和业态创新的燎原之势。实施新基建项目,发展新制造模式,培育新产业业态,建设创新型企业兵团等。
站在我们企业视野上展望,《报告》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提出的发展原则、确定的战略布局,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方向指南、目标追求,是指导我们企业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报告。《报告》不但提出了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将《报告》精神转化为推进工作的生动实践,转化为谱写新阶段企业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加砖加瓦,为实现泰州市宏伟蓝图添彩添色,这是我们作为企业负责人应有的职责和荣光。
我们按照《报告》提出的要求,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不动摇,找准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把创新放在企业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培育新优势和新增长点,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是更好适应企业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宏观形势和行业形势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也都有新的变化,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成功的关键举措,就是必须用创新第一动力引领发展,用科技有力武器战胜困难。我们企业多年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企业科技自立自强了,才有企业的自立自强,也才有企业新的发展格局。”
最近,我们投资20亿元建设泰隆科技产业园,就是根据21世纪机械制造发展的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趋势,进行设计规划,围绕国家绿色环保、低碳、高速比、智能化、节能型的产业政策,重点打造以机器人关节用精密减速机、核电等重大传动装备、新基建专用减速机为代表的高端减速机配套产品。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将形成年产传动机械15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国税开票超25亿元、税收2亿元。
通过加大创新创业投入,汇聚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大批高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更显活力。TL模块化齿轮减速电机、重载模块化齿轮减速机、模块化行星减速机等高新技术产品,配套用于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同时出口美国、巴西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铁二局研发的首批10台套S395大型盾构机专用减速机交付使用,这是我国减变速机产品进军盾构机领域的首台、首批替代进口隧道开凿盾构机专用减速机。为成都利君建材设备制造企业开发研制的我国首台套4.9×4.5米矿山用强力压球机也顺利交付使用。
另一方面,从企业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看,存在着“卡脖子”现象,弱项和短板明显,在发展方式、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极大地制约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安全。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综合高校院所的项目、技术、成果、人才等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去年投入技术研发费用6400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拳头产品上精雕细刻,用足功夫,力争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与核心竞争优势。
这是对治企理政理念认识的深化。科技是企业强盛之基,创新是企业进步之魂。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就是要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认识创新发展,实现全面创新、整体创新。就我们企业当前的现状,新年伊始,我们提出了要坚持创新与时俱进,从机制、体制、制度三大创新到生产技术改造创新,从联合搬迁模式创新到边生产边建设模式创新,从“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到“一体化”采购模式创新,从目标管理法创新到精准管理法创新,从党建模式创新到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战略支撑。
与此同时,我们将对照《报告》精神,紧扣“开创幸福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目标,树立系统发展理念,重点统筹好内部与外部的统一,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统一,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员工利益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企业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幸福企业的新征程。
远见所至,未来已来。实现《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和“十四五”目标任务,将是一条宏伟而艰辛的道路,但行则必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两会”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在新征程上向着新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作者为江苏省泰州市人大代表、江苏泰隆集团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