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江苏泰州市 凝心聚力开新篇 砥砺前行攀高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韩菁

  “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泰州市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扎实推进“一高两强三突出”实践,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经济强”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1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十二五”翻一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6 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665亿美元。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大先进制制造业产值占比64.7%,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工作获国务院表彰。科技进步贡献率65%,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百姓富”创造新成果。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以内。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社保主要险种参保率98%以上,实现养老和失业保险市区统筹、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环境美”取得新突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新实施“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社会文明程度高”展现新风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万人八类案件发案率保持最低,群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 年,他们积极抗击疫情,大兴实干之风攻坚克难,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和着力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亿元,增长3.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亿元,增长2.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

1.png

  聚力创新发展 加速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泰州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不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5%。2020年,他们吹响产业强市号角,推行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引领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先进制造业发力突破。制定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明确“两区一带多点”布局,编制发布产业链图谱、招商地图和投资地图。

  坚持以优质增量提高产业质量,总投资 180亿元的中海油高端聚烯烃、52亿元的凯飞民用航空结构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药明康德、宝能装配建筑等超5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长城整车制造项目竣工投产。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8个、星级上云企业 140家,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

  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55%,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4%。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超过20%,25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125 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与北京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凤城合伙人”创投峰会,上线运行股债融合对接平台,新增上市过会企业 4家。擦亮“泰爱才、最‘州’到”品牌,新增高层次人才2836名。企业质态稳中提优。规上工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6.4%、18%,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29家,新增税收超千万元企业42家,扬子江药业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新增省瞪羚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6家企业成为省民营企业创新百强。培育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68家,3家企业获得“江苏精品”称号。

  注重协调并进 统筹城乡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蹄疾步稳。2020年,他们实施做强城市两年行动计划,确定“一核三极三城”空间架构,在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同时,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

  城市功能加快补强。扩大城建惠民“战果”,市区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46个,铺设污水管网33公里,建成运行“好巴士1号线”,16家市级单位实现“拆墙透绿”。出台支持市区高端服务业聚合发展政策,签订与金茂集团合作建设高铁枢纽片区战略协议,完成“泰福里”商业片区规划编制,启动国际精准健康中心建设,市体育公园等省运会场馆项目加快推进, “数字泰州”运营指挥中心投用。开通泰州至上海动车组、泰州(始发)进京高铁动车组,北沿江高铁控制性工程正式启动,盐泰锡常宜铁路进入可研审查阶段,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阜溧高速建兴段、沪陕高速平广段改扩建、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开工建设,站前路、东环高架北延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

  农业农村基础稳固。粮食单产水平居全省首位,生猪饲养量增长2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88%,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开展农业农村项目突破年活动,新开工省级重大项目91个。成立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6家企业获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 家。率先开展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示范乡镇创建,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23 个。

  安全治理扎实有效。以超常规力度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聚焦“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强化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国务院和省督导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5.5%、64.4%。建立党政领导挂钩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机制,制定部门职责任务清单,出台企业主体责任规定,试行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积分管理。推行安全生产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奖举报机制”等做法被国务院督导组列入典型清单。结构化治理政府性债务,超额完成年度化解目标。

  夯实绿色基底 建设美丽泰州

  “十三五”时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鲜明导向。2020年,他们紧扣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升级加强环境治理手段,被列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激励地区。

  环境质量稳定向好。认真落实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市级销号率100%。开展“天空地一体、守护泰州蓝”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83.9%。出台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意见,省考及以上断面优于III类水质比例100%。

  环保举措持续创新。举办首届健康长江(泰州)高峰论坛,运行“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和指挥中心。完成63项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任务,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展环保“绿岛”建设试点,危废集中处置能力提高到14.3万吨/年。

  生态机制不断健全。启动建设8个生态安全缓冲区,调整划定19条国家级生态红线,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占比27.3%。严格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和责任追究,建立“专家治厂、科学治污”长效机制。加大执法惩戒力度,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38件。

  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发展优势

  “十三五”时期,泰州市立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系统重塑园区开放开发功能,加快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深化金融、国企、国土等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和城市软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强力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同步抓好环境建设和改革工作,切实增强制度性竞争优势。

  园区发展开新局。把园区改革作为头号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两集中三剥离”改革,3个改革园区机构数、员额数分别下降20.7%、27.2%,非经济岗位人员占比降至20%以下。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创新设立重大项目服务部,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1个,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医药高新区产业化成效逐步显现,研发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盒超过1500万人份,药品注册批件数增长41.7%。

  营商环境再优化。推行“泰企通2.0+企业服务专员”模式,成立营商环境“啄木鸟”志愿团。开展“及时雨·快落地”专项行动,发放稳岗返还 3.1亿元,减免税费145.9亿元。出台惠企十条、惠农十条、稳外贸十条,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早茶峰会,打造“泰满意”帮代办服务品牌。

  重点改革有实效。试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制定“一件事”清单110 个,不动产登记实现“交验即发证”,线上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压缩90.3%。启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健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清理整合僵尸企业,规范债务内审内控,推进优质板块上市,国资国企改革在民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3%、55.9%。建立产融综合服务中心融资绿色通道,成立全省首家首贷中心,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非法金融机构排查整治力度,创设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三色评价”制度,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江苏股交中心分中心成功落户,制造业贷款规模超过820亿元。海关、海事、边检为开放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共享理念 增进民生幸福

  “十三五”时期,他们自觉树牢人民至上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他们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推出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和“民八条”,获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

  富民措施更加精准。发放创业代款9.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完成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和综合柜员制改革试点,实现省内及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单病种付费总数增加到270种。推行困境儿童精准下保障“3+4+N”模式,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4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万套。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组织文化惠民活动 2000余场,发放旅游(餐饮)消费券5000 万元。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60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达标率100%,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 88.6%,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正式招生。完成 11 家医联体和五大救治联盟组建,创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实现省级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为35.7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科学、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史志档案、红十字工作取得新成效。

  治理水平加快提高。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实施社会治理"码"上行动,探索专职网格队伍建设。

  “十三五”时期,泰州市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020年,他们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确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在泰州落地生根。

  “十四五”时期,泰州市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锚定“一高两强三突出”目标路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擦高“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