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菁 王婷丽 谢涛 陆晶
最近,在江苏泰州纳新新能源智能车间,公司为中国邮政、菜鸟、京东等一线品牌生产的铁锂电池正在批量组装。据了解,这批订单总共19万套,主要用于配套物流车。
从当初只纯碎生产电芯,到如今整体锂电池的生产,智能制造让纳新新能源实现了从原材料配置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生产的改变。“在锂电池加工过程中,关于温度、气密性等都有严格的管控标准,但在人力作业情况下,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而采用自动化生产的模式使得产品的性能指标更易于满足,且良品率更高。”泰州纳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何小龙告诉笔者,锂电池PACK有相对严格的加工制造标准,制造工艺水准同时决定了电池模组的质量,影响着整个产线的作业效率。近年来,电动车需求增长刺激了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的推进,针对国内锂电池高需求、高标准等需求痛点分析,越来越多自动化设备制造厂商致力在锂电池PACK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作业模式。去年,纳新新能源的研发费用投入同比上年增加30%,电池产品实现了从20安时到40安时型号的扩展,提高了能量密度。同时,在设备升级改造方面,对涂布机、卷绕机、焊接线进行了全自动化改造,产能全年同比去年提升了70%。
“智能制造”带来的数字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近年来,纳新新能源依托中科院苏州研究所,加快智能化改造,加大新品开发力度,产品上市时间缩短15天,库存周转率上升30%,企业生产能力逐年提升。2020年新开发的三元高容量电池,比国内同类产品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能更高,循环次数达到了3600多次,赢得了京东、美团等大型企业和外卖行业企业的青睐,全年产量超过300万支。目前,公司正在组织研发团队攻关特种电芯产品,力争今年上市,打造一个全国特种电芯生产基地。“现在,我们的生产能力从每天4000支提高到8000支。下一阶段,我们还要打造海外市场,规划年产规模达300万支。”泰州纳新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海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