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做一个清白务实的 新时代政工干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卫东

  十九大报告提到的首要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课题,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工干部要当好“四种人”。

  做了解党的政策的“明白人”。我们常常讲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者,形势也。时务是党的路线、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与干部群众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干部群众如果对政策不理解,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疑惑、情绪上的波动。人的天性中,不仅有对利润的追求,还有对精神上的价值的寻求,一个人总想使自己工作更有意义,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把职工在这方面的要求调动起来,整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职工就会把本单位的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不间断的进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每一个政工干部都应深刻领会这一点,并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帮助他们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掌握和熟悉政策内容,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能当“一杯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盯着手机一玩劲玩的‘老玩童’”。而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我们党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党的政策的“明白人”。

  做基层群众的“代言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政工干部时刻要有“本领恐慌”、“知识恐慌”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仅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做掌握基层情况的“活字典”,勤思多写的“笔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多面手”,做基层群众的“代言人”。

  政工干部还要树立全局理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跳出“就政工抓政工”的传统思维模式,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思维谋划我们不能当“只唱赞歌不报忧”的老好人。要“沉下去”摸情况,“浮上来”解难题。要勇于打破封闭的、孤立的思维定势,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种方法地解决问题,从偶然中探究必然,从结果追寻原因,进一步拓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层次,多调查研究,掌握基层问题,有的放矢,以创新思想为推动力,解决问题,乐为群众鼓与呼,当好群众“代言人”。

  做敢闯敢试的“铺路人”。十九大之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代肩负新的使命,政工干部应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出色的能力,既有热情也要有本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想干事、会干事”。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求真务实。

  敢想敢闯,敢试敢当,就是只要有利于地区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拿出迎着风险干事业、冒着风险抓机遇、顶着风险求突破、破除风险谋发展的英雄气概,把精神面貌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错了总结经验教训再试、再闯、再干。想“混日子”,不行;要做“太平官”,不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不行;“冷眼旁观,说三道四”,更不行。

  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能做“只吃斋饭不撞钟的和尚”。要消除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甚至不干事的对干事的评头品足、干事的反不如不干事的”不良倾向。打造一个“决不让肯干事的人吃亏,决不让工作狂没有舞台,决不让不干事者得志,决不让干事者受气”的氛围。我们要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点,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大胆涉足“肓区”、探索“特区”、突破“禁区”,一门心思干工作,铸造工作品牌,做敢闯敢试的“铺路人”,使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整体推进。

  做遵纪守法的“老实人”。党有党纪、国有国法,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老实,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矩。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引以为戒,时刻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守党章党规,自觉敬畏法律高线,决不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做人。

  遵纪守法面前莫动“歪脑筋”。毕竟,公职人员要么手握权柄,要么经历具体事务,或多或少影响到他人的利益。这些,都可成为权力寻租、捞取好处的“入口”,如果不能把持好自己,对权力、法纪缺乏敬畏之心,动起了“歪脑筋”,就必然突破法纪,碰上“高压线”。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制度面前,熟悉业务的干部确实能找出“漏洞”来,但如果心存“钻空子”想法,动起了“歪脑筋”,始终会露出“马脚”。制度是就来执行遵守的,而不是“挑漏洞”钻空子的,一旦曲解了本意,就很可能犯错。

  做遵纪守法的“老实人”,完美的人格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好的作风是完美人格的具体表现,是政工干部的形象和名片。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监督体系的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可以说生活在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政工干部要把严私德作为终身的课题,像珍惜生命那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做一个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干干净净做官的新时代政工干部。

  (作者单位 :河北兴泰发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