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积勇 张留红 叶永才
这是宁通、沪宁和宁靖盐3条高速交汇点,壮观的高速公路立交桥像一条条丝带飘落在这里。近几年来,这里的人们搭上家门口的高速路,走上了幸福之路。
这里,就是江苏省泰兴市广陵镇顾周村。近3年来,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1.5万元增长至58.32万元,还清了全部村级债务。2018年全村91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连续四年成为泰兴市无访村。
广陵镇顾周村党总支书记钱文秀(右)关心村民
开源节流 鼓起钱袋子
早在2015年,顾周村集体经济收入11.5万元,负债210万元,沉重的债务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压得村干部抬不起头来。除鱼塘发包、土地厂房租赁外,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村集体无钱办事,也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制约了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围绕“税源增长、资源开发、资产租赁、资金运营、服务创收、旅游观光”等基本路径,2015年,村两委会和到村挂职的“第一书记”,经过反复研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高速口经济”,拿出招商引税、高炮租赁、发展旅游业等村集体经济增收方案,找准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保扶贫工作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
选准好路子,强化联帮带。2016年,通过挂扶单位泰兴市党史方志办和泰兴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出资25.6万元,在宁通高速顾周村段新建高炮两座,并落实了租赁单位,每年租金各5万元。盘活村集体7间平房和30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出租企业老板,年租金4.5万元。
同时,村集体在高速出口的镇工业集聚区,投入270万元,新建钢结构厂房,年租金15万元。当年,村集体收入达28.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7倍。
村委会积极创办合作社,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外地能人到村承租耕地,种植草莓、韭菜、西瓜、桃子、荷藕等,由传统的稻麦两熟转变为无粮村,创建成特色田园乡村。村领导班子注重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承包人每年上缴土地流转服务费,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多元。
村民们既享受了土地租金,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家门口务工,实现了村民增收、合作社壮大、村集体获益的“三赢”目标,精准激活一盘棋。
招商引税政策让村干部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村两委会一班人充分发挥在外能人的潜能,加大招商引税的力度,2018年、2019年的税收奖金分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23万元。
真情帮扶 拔掉穷根子
村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扶贫APP信息录入、入户走访、节日慰问等活动的开展,对每个贫困户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致贫原因,逐户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因人施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做到家庭情况清、求职愿望清、培训需求清、个人技能清,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从“输血”变“造血”,帮助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勇气,做到了政策落实和帮扶措施的无缝对接。
大多数贫困群众都有自我脱贫、自我改变贫困面貌的迫切愿望和行动,但也有“扶不起来”的贫困户,他们不是没有劳动能力,而是缺乏勤劳实干的品质,缺乏脱贫致富的斗志。贫困户杨某一家中,妻子是个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无劳动能力,女儿因为照顾母亲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靠着杨某微薄的打工收入维持生活。经过村干部几次的劝说和思想帮扶后,他们一家慢慢地转变了安于贫困的思想意识,女儿就近到企业打工,月工资2000多元。她每天起早带晚照顾好母亲、做好家务,虽然辛苦一点,但家里的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全家人脸上也多了幸福的笑容,对生活有了信心。
坚持一个不少、一户不漏地精准扶贫,必须充分调动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内生动力。5组的党员钱某当过兵,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有致富的强烈愿望,苦于没有致富技能和项目,问他如何脱贫,也是一筹莫展。在村两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他承包了4个组的泵站,并在村头开了小店,经营生活日用品、农资等,年收入达3.5万元。党员杨某老实巴交的,在得知他有养猪的技能后,村干部鼓励他搞家庭养殖,带他到邻近村的养殖户家中学习经营方法,帮助落实帮扶资金5000元购买了苗猪和小羊羔,当年创收3万多元。现在,他又在家门前小河边养殖麻鸭,成了村里的“明星养殖户”。
改善环境 换上新面子
知民情,顺民意,只有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顾周村的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围绕“三送”和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增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履行服务承诺,做好每件事,干好每一天,农村环境面貌、配套设施、道路交通有了质的提升。
为改善人居环境,村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进程,落实好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现在,已经建成村民集中居住点1个,新增基础设施投入280万元,铺设水泥路道5300米,安装路灯210盏,整治河道2条1300米,植树4200棵,建成路道、河坡绿化带2200米;建了村垃圾站4座,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8%;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400平方米,设立农村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大厅)便民服务。今年,村里开始建设物流仓储园、电子加工园。
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纯农户比例年均下降10%,贫困人口比重低于7%;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带动农户650户,转移劳动力3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率100%,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5%。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洁净的村庄道路、屋前屋后的绿树红花、别致又诗意的民居,处处是美景,像一幅淡雅的生态画卷,这是顾周村干部群众用勤劳和汗水绘制的。他们相信,一个“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村、共享小康”的顾周村将在致富奔小康的高速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