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新街镇农业园区是泰兴市委、市政府为黄桥老区精准脱贫,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设立的两个专业性园区。今年以来,新街镇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出“三剂”良方,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三大”作用,汇聚起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推动两个园区高质量发展和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当好“粘合剂”形成宣传与三产融合发展“一根针”
高层传授。区、镇加强顶层设计,前后10多次举行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不断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破解难题。先后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春晖博士等10多名高层次人才,围绕“三产融合”主题,举办20多场专题论坛、讲座和培训会。促进了学习成果转化,先后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产才融合对接等多项政策措施。
激发中坚。在机关干部中先后开展“征集三产融合金点子”“我为三产融合献一策”等活动,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宣讲创业典型、致富能人、服务标兵的先进事迹,讲述高质量发展故事等,营造浓厚的融合发展氛围。
引领百姓。组织“百姓名嘴”“乡土秀才”,自主创作方言版“三句半”、顺口溜等,在大街小巷、村边田头传唱,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横幅、宣传车、大喇叭等传统手段与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相得益彰的宣传格局,让“三产融合”理念深入人心。
当好“助推剂”形成宣传与三产融合发展“一声势”
聚焦宣传重大活动。重点围绕“绿色水果采摘节”,策划开展大型采访活动,汇聚中央、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实地采访,一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平台展示节庆盛况;另一方面聚焦宣传区、镇三产融合的新举措、新成果,推出各类主题报道90多篇,形成了重大活动宣传应有的声势和影响。
聚焦宣传重大典型。重点围绕洋宇公司“掌门人”唐红星这一创业典型、致富能人、光彩之星,组织市内外媒体深入采访、挖掘,成功选树了三产融合发展的“代言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肖继业、鞠九华、叶玉年等各类“领头雁”的典型事迹在各大媒体得到广泛报道,共同组成了引领区、镇三产融合发展的“群英谱”。
聚焦宣传创新经验。区、镇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亮点特色、喜人成果得到了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央视、农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重要媒体先后刊播了《做好产业融合的稳定器》《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向国家级——厚植生态循环优势,做足融合发展文章》《巧用绿色循环,打造现代农业总体》《产业项目一盘棋,筑牢返贫防火墙》《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上台阶》等一大批稿件,提升了区、镇三产融合发展的知名度、美誉度。
当好“加速剂”形成宣传与三产融合发展“一招鲜”
以“互联网+”拓展融合渠道。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区、镇常态化工作。借助互联网掌握产业信息,今年已新增企业10多家,接长了生猪、银杏、苏翠梨等产业链条;疫情期间,东河的花菜、农业园的车厘子、管凤的玉米、李荡的“苏翠梨”、河西的葡萄、新接的茄子、倪浒的“黄金梨”、梧桐的螃蟹等农副产品,纷纷通过“互联网+”代言平台走了出去,扩大了销量,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以乡贤引领提升融合质效。在不断放大洋宇公司“掌门人”唐红星乡贤效应的同时,通过学习强国、江苏人大网等媒体,推介泰州市龙洋木业董事长王兴平返乡创业、鹏源养殖董事长何惠带领乡民共同致富等10多位乡贤支持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进事迹。乡贤们的示范引领,吸引了更多的能人来投资兴业、建设家乡。截至10月底,区、镇已有30多个亿元以上三产融合发展的项目成功签约 。
以文明实践丰富融合内涵。区、镇广泛宣传抗疫典型先进事迹,修改完善乡规民约,设置美德善行榜,大力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振精气神、弘扬正能量,在区、镇上下形成了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剂”良方有效地汇聚起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一是促进了“产业融合”与“思想融合”并行;二是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成功。通过多层次、不间断地宣传,今年4月,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单位”,9月,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三是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路径。开出三剂宣传良方,助推三产融合发展,这既是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中心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为今后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创新思路、方法、载体、手段,在更广领域融入中心、服务中心、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借鉴。(张月琴 韩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