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嘉 谢涛 韩菁
今年8月,江苏省泰兴人才科技广场成功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此前,广场已经先后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社区和省级中小企业星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双创基地;获评省两化融合试验区、省众创集聚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作为泰兴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发展平台,自2015年10月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市场化运营、商业化管理、全程化服务”理念,依托泰兴高新区打造全市创新特区,重点从“文化营造、主体培育、载体建设、政策扶持、服务提升”等五个方面加力发力,集聚“人才、科技、产业、文化、商业”创新要素,加速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人才链、产业链、科技链、资本链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规划为先厚植创新发展优势
聚焦园区“人才、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坚持规划先行,谋深谋细人才科技广场建设。
——高点定位。致力打造辐射泰兴全市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大平台,建设服务全市、引领企业和创新人才集聚的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资本高地、创新高地,他们锚定“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综合构建”等“五个目标”,对标“深化规划、构建平台、完善功能、落实政策、助力发展”等“五个要求”,着力增强“规划引导、产业支撑、集聚发展、要素保障、自我发展”等“五个能力”建设。
——高标推进。围绕人才科技广场,高标准推进科技创新“空间+服务”“三基地五中心”建设(即:孵化基地、科技加速基地、中试基地、项目路演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生活保障中心)。
到目前,已经建成10万平米的人才科技广场、3.4万平米的人才服务中心、5.6万平米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2万平米的邻里中心、3200平米的文化创意中心以及占地45亩拥有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的体育健身中心;13 万平米的总部经济中心、8万平米的金融财富中心和长三角先进锂电池、减速机两个检测中心正在有序推进。
人才为本构建引才育才基地
坚持建平台、促企业、强引育,加速集聚创新创业优质人才。同时,创新推行“1+1+1+N”政产学研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合作模式,以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入驻一支人才团队、设立一支产业基金、孵化出关和落地一批产业化项目,不断加强引才、育才的力度。
——建强产学研合作平台。他们积极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引进全省12所国家“985”“211”高校设立节能环保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分别与广场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多项创新成果成功申报并得到转化,现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江苏省著名商标,获得2项国家级和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多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积极指导入驻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助推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所等重点高校、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上海交大慧谷园、西安交大金谷科技产业科技园、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泰兴分中心、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泰兴分中心、江苏大学-亚太高新技术技术与工程中心、泰州市(常州大学)蓝电烟气除尘与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大学-星鑫分离产学研共同体等16个分院、分公司、分中心、产学研共同体。
——强化创业创新人才引育。坚持“引”“育”并举,加速集聚优质人才。截至目前,广场已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6个232名博士,8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长江学者。通过加快引进领军型人才、龙头型项目、成长型企业,推动科研院所中试集成、中小企业技术集成、项目信息集成。广场已引进3家产业研究院所、8个院士博士工作站。同时,积极培育一大批创业创新一线人才。为创业人员、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知识产权、企业财税、法务、电商知识和安全环保等培训,每年培训达2000人次以上。自主培育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名省、市工匠。
服务为要垒筑产业发展高地
坚持优化服务机制,集成服务内容,为企业、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服务,不断做优“服务形态”。
——创新服务运行机制。以“务实、专业、高效”为目标,建立了由“招商引资段、项目促建段、企业服务段”构成的“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机制。招商引资段主要为企业进入广场投资作全方位跟踪、代办、政策解读等;项目促建段主要负责建设期间的项目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企业服务段为建成投产企业提供市场开拓、融资服务、能动协调、政策兑现、项目争取等特色服务和重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优质服务。同时,配强广场服务力量,目前拥有专职服务人员15名,创业导师10名。“三段式”企业服务运行以来,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集成优质服务功能。广场设置专门窗口,通过开展企业创建代办、财税问题咨询、商务秘书服务等活动,为创业人员或入驻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开业指导、创业辅导和培训等服务,年服务企业135家(次)以上。
他们自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引进包括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多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企业与高校进行技术合作,开展技术对接等产学研对接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场以上,项目路演、企业家论坛、博士沙龙等活动10余场。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等活动,每年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上海国际固废气展、成都环保产业博览会、深圳高交会、江苏产品质量万里行等相关展会,平均每年4次以上。积极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与入驻企业对接、开展合作交流等活动,平均每年6次以上。
同时,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包括工商审批、政策咨询、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双创”申报和人才公寓、“购房券”申请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依托江苏产业互联网示范中心,组建大数据云平台,针对泰兴及周边地区的广大中小企业,开展“区域制造业‘互联网+外贸’转型升级”项目服务活动;以跨境电商B2B出口为主要业务模式,制定详细产业互联网发展规划,重点推动“跨境电商双创示范基地、跨境电商产业服务中心、跨境电商大数据信息中心和跨境电商投资平台、区域产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聚集平台”建设。
——健全资金扶持体系。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场与知名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建“泰兴绿色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基金引进、产业投资、人才培训、产经对接等。通过招引、培育、新设金融企业(基金)及与职能部门(交易所)合作,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引进颐高资本、中兴环保产业基金等社会融资机构,成立了注册资金3亿元的泰兴市智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入驻企业积极提供融资推介和对接服务,每季度组织一次融资对接活动。到今年10月,已经服务企业168家,累计为入驻企业融资4.3亿元。
枝繁叶茂引凤来。通过多年的持续、精准、高效服务,截至目前,广场入驻企业188家,其中小微企业共169家,带动安排就业4057人。2019年,入驻企业年销售总收入达到17.8亿元,税收达到0.85亿元。先后引进了一批重大原创性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推动了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建成1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产线、中试车间,落地57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孵17个人才科技项目。
面对未来,泰兴人才科技广场将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更大力度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将广场打造成集“创业+投资+服务+生活”四位一体的国家级自主技术创新苗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传播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加油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创业者连接梦想与未来的旗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