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萍 胡 强
●雷毅涛在检查灭火器的压力是否在安全值,软管是否有老化、裂缝现象。
7月28日,烈日当空,太阳炙烤下的罐群反射出刺眼的亮光。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二号联合站轻烃站处理装置检修现场。“停!”全副武装的雷毅涛,一边打着暂停的手势,一边大声地叫停罐内喷砂除锈施工,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淌进脖子,粘在背上的红工衣贴得更紧了。
面对承包商负责人网开一面的央求,雷毅涛抹下黑炭般的一张脸:“不行,必须整改合格后施工!”
最后,承包商只好对“罐内作业人员联络方式不规范”“气瓶距动火点太近”“空气呼吸器瓶压不够”等方面整改完毕,经验收合格方才施工。
7月上旬,西北油田二号联合站轻烃站处理装置停产检修,时间紧、任务重。雷毅涛被指派负责安全培训和作业督查。
“战场”不断转移军人风骨从未改变
雷毅涛是个有故事的人。20岁当兵,22岁入党,1991年24岁转业,进入刚刚组建的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当时不法分子盗油活动猖獗,他主动请缨当上护厂队队员。脱下戎装仍是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与“油耗子”斗智斗勇,他和战友们打“埋伏”搞“游击”,拔“钉子”“吊炉子”,在一次抓捕“油耗子”的搏斗中腰部被木棒击伤。他忍着剧痛与偷油贼周旋,最终将偷油贼抓获。他因此荣立河南油田个人三等功,却因腰部受伤而离开了护厂队。
既然做不了护油郎就做采油郎吧。雷毅涛来到采油队,在干中学、学中练,很快由“门外汉”逆袭成行家里手。
2005年,河南油田产量递减,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以求发展,在选择和被选择中,他成为首批90人团队的一员,来到西北油田采油二厂,由过去的“主人”变成了“雇员”。
由军人到石油人,从“甲方”变成“乙方”,近30年工作历程,每一次的角色转换,对他而言,只是“战场”的转移,不变的是军人风骨。
穿在身上的红工衣永远是板板正正的,衣领干干净净,纵横的皱纹虽然苍老了他的容颜,可炯炯有神的大眼透着坚毅和自信。一转眼到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已经15年了,他当过班长、干过站长,最后被甲方委以重任,负责集输站库的现场安全督察工作,成了甲方队伍里负责安全管理为数不多的乙方人员。
“干安全就得较真,丁是丁卯是卯,否则执行起来就会打折扣。”老雷干安全10多年了,只认制度和标准,挑刺查隐患丝毫不留情。认真、固执、倔强,“一根筋”,不懂“变通”,让他碰了不少钉子、吃了不少苦,倒成就了他,让他尝到了苦中有甜的滋味。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查出各类违章和重大隐患百余起
检修期正赶上桑拿天,让易燃、易爆、高含硫化氢的高危场所联合站,又增加了安全隐患。遍布全站7个点、59项施工内容,任何一处的隐患都会成为引发事故的导火索。
检修期间,老雷觉都睡不踏实,常常被噩梦惊醒,吓出一身冷汗。他知道是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了。“烧烤模式”下,他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赶到现场,安全教育、核实人员资质证件、安全反思一样不少。整个白天盯在现场满站转悠,瞪大眼睛仔细“排雷”,闷在厚重大工鞋里的两只脚生生被磨出了多个大血泡。晚上10点天黑施工结束以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
“检查不深刻,没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明天继续!”在7月5日施工安全晨会上,老雷对前一天查出有电路隐患和高空作业防护问题的施工方安全员“特殊照顾”,责令做检查,一连做三天检查方才通过。
个别承包商单位请吃饭、送烟酒、充话费、送红包,想和老雷套近乎,通融“摆平”一些事情,他不仅将钱物如数上交,还配合队上教育相关责任人。
就是亲朋好友他也一视同仁。在一次班站检查中,他查出朋友的小站有两套呼吸器不合格,朋友原想他会放过一马,没想到雷毅涛还是毫不留情地给下了隐患整改单。朋友当时和他翻脸说他不近人情。可后来发生的事让朋友对他充满了感激。原来是这个站发生阀组泄漏,硫化氢浓度高达几万ppm,合格的呼吸器救了朋友和队友们的命,帮他们快速处置了险情。
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他,靠着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这些年来查出的各类违章和重大隐患百余起。也为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嘲笑他不就是个乙方吗,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老雷不急不燥也不辩解,依然我行我素,以乙方的身份,尽着甲方的责任。
“经雷毅涛监督的施工就是过得硬,没出现任何差错和事故,让人放心。”油气处理部经理任广欣这样评价他。
军人的天职是守卫祖国的安全,安全员的使命是保护企业的安全,雷毅涛自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兵。想到这些,他心中就会升腾起一分敬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