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光艳
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告诫全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站在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上,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对象日趋复杂多样,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一、做好群众工作,要深刻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做群众的贴心人。
俗话说,将心比心,方得人心。感情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重要纽带,也是连接我们彼此的生命线。在做群众工作时,是否真情投入,是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真心实意地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只有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与群众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沉下身子帮助群众消除疑虑。
一是要培养我们对群众的朴素感情,强化干部群众观念和恤民观念,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贯穿到工作实践中。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及引导机制,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学习强国APP等宣传媒介,让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每个领导干部心中,把群众意识融入到自觉行动中,达到思想与行为的高度一致。
二是着力培养和群众的鱼水关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以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参照,对照自己的衣食住行,切实做到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严要求,秉持比工作不讲待遇、比贡献不求索取的思想自觉,把群众的生活现状时刻记在心中,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三是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切实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群众的“小事”,是构成国家、社会“大事”的“单元”,万家忧乐往往体现在点滴小事上。生活中,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恰恰不能被忽视,正如古人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因此,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首先要重视小事、解决小事。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充分尊重群众的创造和发现,做群众的引路人。
古人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反之,则会增加阻力,削弱改革效能。
一是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我们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二是要在实践中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自身价值。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体,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以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参与。同时,让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参与中获得自身的价值体现,通过行为感召、工作业绩来影响和带动一般群众,激发群众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的热情。
三、做好群众工作,要深入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做群众的娘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作出了生动比喻和根本遵循。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一是要坚持身体力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把下基层的过程作为掌握实情、解决问题、宣传动员的过程,作为体恤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的过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机关干部接地气”的总要求,多一点时间站在田间地头、深入工厂车间,充分利用各种与群众情感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悉心倾听群众呼声,促使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自觉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用真心、真诚来感召群众,吸引群众,凝聚群众,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得人心,多办人民群众想办、愿办、盼办而又自身无法办到的事情。
二是要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既应量力而行,更需尽力而为。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益问题为落脚点,抓住要害、集中发力、持续用劲、务求实效,坚决杜绝空头支票、表面文章,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尽最大努力在各自工作领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好事再小也是好事,不要把小的好事不当回事。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民本思想,尊重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要求。实践证明,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三是切实提高依靠民主法治维护群众利益、权益的能力。这是群众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党员干部亟待提高的工作能力。在群众工作中,提高民主办事能力,有助于公平地处理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冲突,更多地通过调解、协商、谈判等方式找到利益平衡点。提高法治办事能力,引导更多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利益矛盾,有助于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做到亲民、爱民、敬民、为民。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还要从理智上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一般理论观念上理解如何树立群众观点,还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贯穿于我们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努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