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5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破技术壁垒 组建智慧航母 大漠技师团以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管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油田生产一线,有很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担当技术带头人,但各自为战的局面不能形成合力。技师团打破技术壁垒,组建智慧航母,以团队作战为主要形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发挥了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7月30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技师团团长刘勇对笔者说。

2.jpg

技师团在对三号联合站负压脱硫系统工艺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估。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地处大漠戈壁,群众性创新创效在攻坚创效、安全环保、绿色企业创建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长期的创新活动中,创客们发现,很多技改革新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单兵做战、划地为牢制约了创新的进程和成果的转化。为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创新合力,该厂整合“1+1”创新工作室、金化线创新工作室、杨国宏创新工作室等几个“创客团队”,共同组建“采油三厂技师团”,立足生产一线,聚焦绿色环保、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方面的领先技术,集思广益,合力攻关突破,扬创新之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匠精神是技师团的核心精神,技师团的每一个成员虽然都有自己的绝活,但一个人再优秀也有短板,必须握成拳头合力出拳才更有力量,我的每一项发明都离不开同伴的帮助。”技师团高级技师杨国红,是一个以发明为乐的“创新迷”,他爱动脑,爱发明,爱琢磨,他带领团队发明了抽油机盘泵工具、万向油嘴扳手、可调式油嘴等,实现创效500多万元,谈起自己的发明绝活,杨国宏认为团队的合作是最重要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虽然大家都有绝活,但也要抱成团,才能干大事,成气候。”杨国宏说。在采油三厂S86卸油站,敞开式卸油流程带来的环境风险和人身伤害是卸油站最大的安全风险,该站的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试验未能成功。

  “因为卸油口敞开,带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挥发,在卸油时,存在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尤其在夏季,原油挥发量大,人员中毒和中暑的危险也增大,给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带来威胁,需要一套密闭卸油系统解决这一问题。”卸油员潘亚老轩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技师团的刘勇、肖淑国等几位技师组成攻关团队,承担起S86卸油流程革新项目。团队经过现场反复试验,综合应用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等多方面技术,研发出了S86卸油站密闭卸油装置,该装置用一个密闭不锈钢容器,内置过滤器、导向管,并配上液位报警等,通过卸油管道连接在油槽车与卸油池之间,解决了现场硫化氢挥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劳动效率。

  团队的引领和集体智慧的迸发,呈现出团队作战旺盛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以解决生产现场的技术难题、革新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石油生产智能化水平为目标,一项项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炉。据统计,一年来,采油三玫技师团打破技术壁垒,组成跨专业攻关团队,完成技改革新28项、专利22项、解决生产现场疑难问题283项,年创效益超千万元。技师团研发的压缩机活塞拆卸专用工具等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落地生产现场,解决了困扰一线生产的技术难题和环保问题。(田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