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有限空间当把握安全管理要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蒋坛军

  有限空间,也称密闭空间、受限空间,《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对其定义为:“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每年都导致相当多的伤亡事故。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数据: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起、死亡62人,同比增加7起、16人。(来源:《应急管理部要求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2020年6月18日“中国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结合《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GB 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等法规和标准,笔者将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要点简述如下:

  管理职责。应清晰地规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一般会涉及到企业高层、安全管理部门、有限空间作业部门与人员(含外来人员)等。

  管理制度。应基于《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规或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其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职责、人员培训、有限空间与危害因素识别、标识与围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演练、人员防护装备的配置、作业许可证、作业前准备、作业中管理、作业后管理、紧急救援、管理成熟度评价、持续改进等。

  人员培训。有限空间事故之所以多发,是因为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临时施工队伍)的人员对其严重危害缺乏基本认知。培训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有限空间的类别、危害因素、作业许可、安全操作规程与危害预防、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逃生技巧、事故救援等。有限空间的管理和作业者、监护者,应获取法定机构颁发的特种作业证件。

  有限空间与危害因素识别。应识别本企业的所有有限空间,例如污水池、储藏室、发酵池、下水道、贮罐、反应塔(釜)等,并建立有限空间清单。该清单宜清晰显示:有限空间名称(例如“1号污水池”)、位置、使用部门与岗位、危害因素与程度、法规、管理措施等。危害因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硫化氢、苯、一氧化碳、窒息、燃爆等。

  标识与隔离。对有限空间进行标识和隔离,以免人们可随便进入。标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危害因素、后果与严重程度、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等。隔离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锁门、围栏、墙垛等。

  应急预案与演练。应基于国家应急管理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针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与危害因素种类,策划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其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有限空间与危害因素识别、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事故险情报告、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与处置、扩大救援等。应针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评价演练效果,必要时采取改进措施,以促使相关人员达到应急预案的要求。

  人员防护装备的配置。应当为有限空间的安监人员、作业人员配置防护装备,可包括但不限于: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安全帽、防护眼罩、面罩、呼吸器、安全鞋、耳塞、安全带等。

  作业前准备。必须实施作业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地点、有限空间编号/名称、主要介质、危险因素、作业内容、作业单位与人员、监护人、起止时间、采样分析、安全措施、作业许可人、完工核查人等。制定有限空间的作业方案,以细化作业步骤与要求(含安全要求),方案必须经过审批且在作业前进行交底;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与围蔽;检查安全防护设施与装备;严守“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原则等。

  作业中管理。基于有限空间作业方案进行作业。每两小时对空气取样复查,如有任何异常应立即撤离;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或做无关的事情;作业人员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和休息,如果有不适,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发生险情时严禁盲目施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可施救等。

  作业后管理。完成作业后清点人数、工器具和物料;关闭有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共同进行完工验收签字后方可撤离等。

  评价和持续改进。宜实施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合规性评价、成熟度评价,以审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全流程存在哪些优缺点?继而针对缺点部分采取相称的持续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效果。有限空间被称为“低调而致命的杀手”。因此,严格设计和实施有限空间管理的全流程,方可成功阻止这种“低调而致命的杀手”继续行凶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