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淄矿新升实业泰星公司AP产品,最近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将生产过程中的两遍过滤变为一遍。此举让产品质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稳定。人工费用、原材料损耗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也提高了近20%。
今年以来,新升实业泰星公司坚持靶向发力补短板,深挖内潜增效益,通过采购、技术、管理等手段,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管控体系,减少各个环节成本的出血点,做好降本增效大文章。
扼住源头 紧盯成本出成效
泰星公司首先瞄准降本“靶向”发力,而“靶心”则是生产源头——原材料采购。
“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是生产环节重要的一项,我们采购原材料时,紧紧围绕‘省’字做文章,深入挖掘潜力,节约采购资金,坚决做到‘买’出效益。”泰星公司董事长白振华告诉记者。
硼酸是泰星公司拳头产品硼酸锌的原材料,原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一直采购国外进口硼酸。为了最大限度拧干采购硼酸中所含的“水分”,白振华安排技术中心副总监索伟多次走访国内供应商进行沟通,并先后3次对国产硼酸进行试验。经过反复认证,他们发现利用国产硼酸生产的硼酸锌产品质量提高了,原来令公司头疼的黑点问题也得以解决。
“金发集团是硼酸锌使用大户,他们指标非常严格,以前我们都是挑选最好的产品保证金发的用量。这就导致我们的供应量很小,现在我们所有的产品指标均满足金发的要求,可以大批量供货。”泰星公司总经理耿建刚说,利用国产硼酸代替进口硼酸,采购价格也降低了15%。
氧化锌是硼酸锌产品的另一种原料,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切实省下资金,泰星公司在采购氧化锌过程中,先通过比价,初步筛选了青岛、江苏、淄博的3家价格较低的供应商,之后通过技术交流,向3家供应商分享质量管理经验,使得3家供应商所原材料质量提升。紧接着,泰星公司通过降价谈判的方式,选用价格最低的一家作为供应商,并将其他3家原材料供应商牢牢抓在手上,将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也握在了手中。
技术为先 降低成本做“减法”
在硼酸锌车间,职工们正在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该车间经理苗族军告诉记者,原来一个反应釜只能生产1.1吨的硼酸锌,对反应釜搅拌进行技术改造、以及提高固含后,可以生产1.8吨产品,每班提高产量2.8吨,每吨产品可以节约水、电、蒸汽费用约278元。
正在仓库检验产品的王兰,是营销中心外贸部的经理。她告诉记者,这是即将发往澳大利亚的4吨硼酸锌产品。“以前总是担心产品的质量是否稳定,现在产品的指标很过硬,在客户面前腰板就挺得更直了。”王兰说。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本增效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泰星公司积极推进“技术降本”,发挥技术创新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深挖创新创效潜能,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效。
5月19日,贝甲美公司总经理刘铁军来到泰星公司,对超细氢氧化铝生产线、产品进行了现场检验,当场签订了60吨的订货合同。
刘铁军告诉记者,以前也采购过泰星公司的产品,但是质量不稳定,指标也不过硬,中间就断了合作。
今年以来,泰星公司通过优化超细氢氧化铝种子制备方式,采用-8研磨制种代替之前的-1制种方式,种子活性大大提高,用量比之前减少了35%。同时,他们对超细氢氧化铝生产线的烘干设备进行改造,对过滤设备、输送设备进行升级,解决了容易发生团聚堵塞滤网、产品带白泡等问题,质量指标不断提升。
强化管理 压低成本增效益
1~4月份,泰星公司通过严控非生产性支出,有效压减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等费用87410.26元,同比降低39.8%。
泰星公司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全员创效增收、节支降成内生动力。系列举措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利润源”的氛围,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
该公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展员工“头脑风暴”、现场调研等方式,发现制约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工作效率的卡脖子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降本工作。
“通过与员工交流和跟班生产,我发现包装岗位是很关键的。”耿建刚介绍,如果延长产品包装时间,整个产量就提高了。
“以前车间都会提前半个小时来打扫各岗位的卫生,”据AP20车间经理赵全念介绍,现在其他岗位的员工,先打扫完本岗位的卫生后,再帮助包装岗位进行清理,这样每班可提高产量近2吨。“产量提高了,工资也就增加了。”包装岗位的李明脸上笑开了花。
该公司还通过合理周转资金,创新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资金成本。1~4月份,泰星公司通过供应链业务增加收入2000万,利润20余万元。(李永建 刘立华 弋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