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工程技术视角发现新“塔河油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西北油田塔河油田总探明油气储量10亿吨,去年8月累产刚刚破亿,却被倾向性认为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西北油田工程院的技术人员,在对塔河油田产量不断递减的防控中,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不放弃,不抛弃,取得了显著成效 。

  ■ 江杰 侯帆

2.jpg

● 酸压场景 纪成 摄

  5月15日,在TK487CH井,西北油田工程院自主创新的“多方位沟通酸压技术”,由原来的缝内深部多分支缝暂堵,变成了多方位沟通酸压酸压,压后日增油33.3吨,与同地质背景井相比初期单井产能提升75%,酸压增产效果显著。

  塔河油田老区经过20多年的高效开发,井周大缝洞储量已逐步动用,当前改造对象在针对大缝洞剩余油采取措施的同时,工程技术正由单一方向大缝洞扩大为多方位分布小缝洞群。

  对剩余油的持续发力和研究对象的扩大,在技术的视角下,让技术人员们感受到了一个崭新的塔河正迎面走来。他们深信,通过自己的不努力,不断完善不同类型的油气开采手段,一定会给开发20多年的塔河油田带来新的生命和活力,塔河油田的旧有面貌将因工程技术进步大大改观。

  从积少成多的峰回路转,到万涓归流的别有天地,西北油田工程技术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迎难而上,体现了“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的塔河精神。

  发现暂堵转向酸压工艺一网打尽小缝洞群

  在塔河油田的储层里,躲藏在缝、洞里的油气最喜欢和开发人员“捉迷藏”,若能逼它们“现身”,效益开采的难题就破解了。2019年自主创新的“多方位沟通酸压技术”,成功实现了缝内深部多分支缝暂堵转向酸压工艺的突破。截至2020年3月29日,该工艺现场试验7井次,累计增油1.6万吨,为塔河油田的效益开发带来了希望。

  “小缝洞群”具有储量小、多方位分布、数量多等特点,目前酸压作业使用的前置压裂液仅能沿单一方向扩展,缝洞体沟通少导致单井建产率和产能低,对储层改造而言,改进暂堵转向酸压技术是打破“空间瓶颈”的关键。

  而暂堵转向酸压是塔河油田近年应用的增产技术,可形成多分支缝,有利于缝洞型油藏的有效动用。但是,暂堵转向酸压采用的单段塞工艺和纤维+颗粒的暂堵剂组合,存在易堵井筒、难以深入缝内实现转向的难题。

  基于这种状况,工程院强调工艺改进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建模分析,技术人员提出堵前充分造缝、优选堵剂类型、多段塞暂堵、逐步提高浓度四大改进措施,实现缝内深部多分支暂堵转向,形成3-4条多分支缝,使储层中的人工裂缝与井筒连通,达到油气增产的目的。

  暂堵转向酸压工艺的突破,有效实现了储集体多方位沟通,且压后堵剂高温下自动水解,避免了储层伤害,为塔河油田的千万吨原油产量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定”空间描述精准注气请出“阁楼油”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尺度差异极大,非均质性极强,是重力主导、管渗耦合的特殊流动,其复杂性远超常规。油田开发前期研究解决了产建和注水政策难题,但全行业内对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尚无成熟研究,并不是所有的井都是气入油出,正同注水并不是水入油出,对剩余油的预测和注氮气政策成为了超深井注气驱油的关键。

  通过三年技术革新和反复论证,他们创新推出西北油田溶洞体“三定”空间描述方法,将识别精度缩小至10米内。发展了缝洞岩溶相融合建模方法,数模符合率提高至81%,水驱后剩余油预测精度显著提高。找到了井周缝洞储量-轮次注气量-注气轮次之间的匹配关系,创新形成了单井注氮气技术图版,明确了不同岩溶背景下的井网构建、注采关系、注气方式、注气量等关键参数,形成了单元气驱技术政策。

  TH12128井是一个被判“死刑”的典型井。该井为溶洞型储集体,地质储量9.04万吨,理论预测井周分布颇为不菲的“阁楼油”,却可望不可即,前期开展过7轮次注水替油,都已经失效。2013年7月开展了首轮注气,注气量为50万方,但开井后产油仅57吨,首轮注气被认定为无效。

  但通过利用“三定”空间描述方法重新解释后,认为该井井周储集体发育,井周仍有大量剩余油未动用,第二轮在经过单井注氮气技术图版对注气参数重新优化之后,第二轮注气量增加到80万方,增油量提高到3206吨,随后该井开展了2轮次注气,增油量达到1500吨以上。通过“三定技术”和注氮气技术政策的结合该井累计产油达8300吨。

  高效酸化技术超深缝洞老井“枯木逢春”

  随着塔河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生产难题不断出现,碳酸盐岩地层常规酸化后容易出现的井底易坍塌、远井通道导流能力提升难、增油效果变差等问题,因为超深超压的特殊条件,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一些曾经高产的老井在经过多方努力,多次措施后,最后令人惋惜地迈入低产低效井的行列。

  院里的技术人员们说,十多年伴随着塔河油田从青春岁月一路走来,形成了重要技术共识就是:当常规技术不能解决更加复杂的技术问题时,有针对的差异化将是做的唯一选择。

  他们首先根据前期生产及措施作业情况,重新评价井壁稳定性,实施暂堵分流与深穿透酸化工艺,并针对地质特点,开展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还自主研发出深部缓释酸,形成塔河缝洞型油藏的高效酸化工艺体系。实现了砂埋井防塌酸化解堵,解决了远井导流能力低的问题,有效动用劣势通道,使单井产量稳中有升。

  TH12443井曾认为是一口措施低产低效井。该井区域油气较富集,地震解释具有多套储集体供液特征,且流压变化反映地层能量较不足,外围储层供给能力变弱。2019年因供液不足进行了2轮次常规酸化作业,酸液用量从80m3提高到100m3后,酸化阶段增油720吨下降到220吨,多轮次酸化后增油量大幅减少,效果逐渐变差。今年4月5日对该井进行了纤维暂堵分流与深穿透酸化作业,注入纤维封堵优势通道,酸液分流进入次级通道,并采用地面交联酸进行深穿透改造,从而实现多通道和远端储集体整体动用。措施后目前日增油12.8吨,形成了稳产。

  这项高效酸化技术,让10口低产低效的老井“枯木逢春”,去年11月至今,增油1.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