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气处理部党员突击队研究参数优化调整方案。
丁玉萍 韩亚丽
5月10日中午12时,烈日当空,炙热的气浪烘烤着大地位于南疆戈壁滩上的西北油田二号联合站热浪灼人。5号罐前,油气处理部党支部书记孙彪、副经理侯建平带领党员突击队员全天候蹲守,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大罐含水。
“这是2003年建站以来,最严重、最难以攻克的一次难题。”二号联班长廖红军如是说道。
4月10日,二联进站原油物性发生变化,净化油的脱水效果达不到交油标准,严重影响了交油量。情况危急!
该部成立党员突击队,4名党员主动报名请战,兵分两路,一路优化运行参数,一路复配筛选药剂。
孙彪亲手将党旗插在装置显眼现场,说:“看到鲜红的党旗,心中就会充满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为了更好地跟进二联系统,也为了节约往返二联、厂区的时间,孙彪和侯建平轮流住在二联。
在5号罐现场,侯建平用测温仪一量,温度高达50摄氏度。
“人会生病。设备也一样。现在二号联‘生病’了,我们要尽快找到病灶,开对药方,把病治好!”身材瘦小的侯建平做起动员却声音洪亮。
侯建平盯在现场,带领技术员一起查病因、开药方,时刻关注优化运行参数、复配筛选药剂。为了能随时监控原油品质变化情况,他干脆带了一床被子,用冬天的棉工裤做枕头,在二号联的办公室里一住一个月。
徐辛坤,一个温柔的未婚姑娘。身为技术员的她,每日在太阳的暴晒下跟进系统运行情况,几天下来,白净的脸就被晒成了“口罩脸”。站内同事心疼地怨她:“就你这‘二节子’脸怎么找对象啊?”她却温柔地微笑道:“我就是技术员,应该这么做的。脸嘛,会好的,别担心。”
在这30天时间里,从清晨到日暮,每天如此。他们承受的不光有烈日的暴晒,还经受了刮风、下雨、沙尘的考验。他们挥汗如雨,始终坚守,全力攻关。
他们根据集输系统现状,对运行方式和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先是对外部集输系统进行调整缓解二号联处理负荷,通过10-3、10-4计转站调换,使二号联运行负荷降低24%。紧接着,将1#沉降罐专门用于净化罐回抽底水的处理,杜绝净化罐回抽的老化油对进站原油脱水的影响;6#罐调整为净化油罐使用,延长净化油沉降时间,保障净化油的沉降效果。然后,强化药剂的热化学脱水效率,将原油加热温度上调5℃,排除温度因素的影响。最终,将老化油集中在塔库首站3号罐集中处理,将系统进行“大换血”。
另一方面,他们是从药剂体系复配入手,从100多种药剂里优选出两种药剂,经过1000多次比例配备,终于有效果较为显著的比例配备。
问题终于解决了,目前二号联交油量日均4000吨。
那插在攻坚创效生产一线随风飘扬的党旗成为大漠戈壁一道最耀眼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