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以新作为 引领疫后新风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杜才云 公职人员

  疫情期间,分餐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虽然“分餐制”早在2003年就曾在国内兴起,但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鲜有人提及和落实。在很多人看来,分餐似乎少了几分亲朋好友在一起聚餐的热闹感觉,但实际上,很多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发生,正是与共餐密不可分。(3月30日新华网)

  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几多教训,比如,有的人不习惯戴口罩,在公共场合染上疾病;有的人吃野生动物,被传染上野生动物自带的疾病;有的人打喷嚏不分场合,照着他人脸就喷,或者在吃饭时照着菜盘喷,口水鼻涕喷出老远,不仅恶心,还容易给他人传染疾病;有个别外国网红不信邪,外出不戴口罩,还舔马桶、舔地板、舔扶手,结果真的如愿以偿得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出现的种种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教训总是留给不牢记教训的人。即便如此,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考验,仍有极少数人不以为然、不信邪,不听招呼、暴戾爆棚。这样的人,终将会因习惯不好、意气用事吃亏。要改变这种触目惊心的现像,还需要我们多加努力,慈悲为怀,以人民为念、以人民利益为重,养成好习惯,过健康生活。

  利用“从众心理”做示范树新风。有人根据知觉早晚,把人分为三类:有人先知先觉,有人后知后觉,有人不知不觉。先知先觉的人是精英,具有预见性、独创性、思维活跃性、思考全面性缜密性,但人数仅仅为极少数;不知不觉的人,是不喜欢动脑筋的人,这个群体数量不大;数量最大的群体,是后知后觉的人群,他们最大的心理特征就盲目从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师娘杠假神”这类,只要前面有示范,他们会跟上,如果跟上好典型就很好,但如果跟错了风,就会颠覆潮流。我们党员干部就要围绕这一社会心理特征,时时处处做表率、做示范、当标杆,施加正向人为干预,引导树立疫后良好的社会新风尚,用优良的行为习惯替代陋习恶俗,让文明新风吹遍神州大地。

  利用两种场合作做示范树新风。有舞台,才有表演的空间。党员干部要利用一些公众的或私人的平台,借势发挥正向影响力,发出文明最强音,倡导文明新风。在家里,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使用公筷、公勺;在单位食堂,要实行分餐制,吃饭不聚堆;在人多的地方,尽量戴好口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一米以上,打喷嚏要掩住口鼻;去做客时,如果人多要善意地回避;开会时,尽量印发书面材料或发放电子版材料,少开或不开人员聚集的大会等等,用新气象培养文明新风尚,减少病毒在人际间的传播几率。

  利用遵纪守法知识做示范树新风。“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法律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引导群众遵守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个方面,严惩奸邪恶徒、严禁和制止错误行为。在法治社会,党员干部首先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其次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守法公民,法治理念是我们的根本所在。经历了疫情的我们,更要以疫情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为戒,用身边事、网上事作为镜子、为反面教材,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敲响洪亮的警钟,教育身边人尊法守规,不食野生动物,要以爱国为荣、卖国为耻,要以守法为荣、违法为耻,要以听指挥听招呼为荣、以嚣张轻狂为耻,并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惹是生非,推动人人都纯净净化心灵思维,人人争做新时代正直守法诚信的文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