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培训人才是企业兴旺的源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明聪

  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培养人才是关键。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的今天,必须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全方位地提高职工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敬业爱岗,热爱事业的一流职工队伍。

  一、全面理解职工素质工程的内涵

  提到职工素质,有的企业领导和职工就把它与技术业务等同起来。固然,职工作为企业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直接承担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但这绝不是素质工程的全部,应当把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训和技术业务素质培训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

  所谓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求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勤奋敬业,乐于奉献,从大的方面来看,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职工,教育职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企业自身来看,要培养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教育职工热爱企业,热爱集体,热爱本职工作,教育职工遵章守纪,教育职工敢于维护集体利益与侵犯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等,特别要教育职工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对于企业来讲尤为重要。应该看到,一个技术业务能力强,但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职工,有可能工作消极,不负责任,甚至会将能力用在邪道上,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相反,一个思想道德素质较好,而技术业务能力一般的职工,由于他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就能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努力提高自已的技术业务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是精神动力,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要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建立一套职工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把思想教育和培养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能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贯彻经营理念,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具体化;其次要拓宽思想教育的载体,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工作的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提高职工思想素质。

  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要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

  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推进职工素质工程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在干工作中育人才,通过育人才更好地干工作,实现干工作与育人才的良性循环。首先要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需求,在摸清企业人才现状、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需要及企业前瞻性人才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要把培育人才的过程与干工作的过程有机结合,这是因为企业建设的实践性,决定了人才要在干工作中培养,每一项工作都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只有把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经营建设的实践,从中摸索规律,掌握经验,只有在一道道工序中摸爬滚打,才能娴热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特殊的专业要求,从而发挥人才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与此同时,通过在艰苦岗位上的陶冶,可以净化职工心灵,培养职工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度的责任心,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再次,推进职工素质工程,除了专门的培训以外,更重要的要结合所干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进行,广大职工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争当学习型员工,要通过开展导师带徒、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在干中提高职工素质,要在职工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果要予以奖励,同时,要充分发挥优秀技术操作人才,车间班组技术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普通操作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塑造出能征善战的一流队伍。

  三、进一步完善职工素质工程培训体系

  加强职工培训是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途径,企业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职工队伍的现实需要出发,不断丰富创新职工素质工程的形式和载体,树立新的教育培训观念,引进和改善教育培训的方法、方式和手段,使之更加适应新形势职工队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需要。全方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针对多层次的高级、中级、基层员工对其进行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培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一些短、平、快式的专项培训,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是企业进军和拓展市场,实施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加大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精尖”人才的培训工作,如在经营管理上,培养既专又博,重于谋划的企业决策“高参”;在专业技术上,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掌握高科技知识的拔尖人才;在一线工人中,概述培养出一批掌握精湛技艺的技术尖子,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企业要以 “层级化、系统化、素质化”的培训目标为总目标,重点加强员工素质的培训,做好职工技术等级评定,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岗位工作技能,促进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同时强化规范运行培训流程,注重培训效果的检验,使所有培训对象培训率达到100%,培训效果达到90%,员工每周受训时间达4小时。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训的“流程与模式”及“四项原则”,即“流程与模式”: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组织培训——评估培训效果——培训情况总结和反馈;主要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但也可根据工作情况到其他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同时鼓励员工自主参加相关知识学习和学历继续教育。“四项原则”:1、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2、内训外训均衡化的原则; 3、严格流程制度化的原则; 4、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企业培训分为“一培二训三教育”,即:一培,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二训,应知应会操作技术培训、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培训;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历继续再教育。

  四、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

  职工培训要真正从企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和职工个人需要出发,确定培训目标,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热点,生产技术的难点、重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通过一定的反馈控制体系,对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建立量化的评估办法和评价体系,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仅强调培训计划的实施,不强调培训结果,这种“虎头蛇尾”作法很普遍,这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才,效果却不好。把职工教育评估的内容分为培训条件的评估、培训状况评估、培训质量评估、工作评估、效益评估五大类,如职工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课题选择(课题针对性、紧迫性、先进性)、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员工情况和课题的要求)、师资水平(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程度以及授课水平)、员工情况(员工的层次和专业是否符合参培的要求)、教学资料(教材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考核考试(结业率、合格率、优秀率或达到等级水平)、组织管理(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办班中组织管理工作情况);职工教育效益评估主要包括人才效益、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总之,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就必须提高员工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人心齐,泰山移。完善“育人、用人”一体化机制。企业要形成有力的发展机制,关键要促成“育人”与“用人”的一体化,形成竞争上岗的环流机制。将“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观念贯彻企业用人制度的始终。促使员工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为自己保岗,竞岗和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而不断提高素质,从而有效推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自觉提高。企业要以人性化的管理将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铜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安庆铜矿政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