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徐明(中)在指导员工们正确使用“口罩消毒神器”。
■ 单旭泽 李琳
3月11日,笔者来到早春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在阳光照射下,雅克拉集气处理站内,鲜红的党旗飘扬,党员突击队正忙着备战检修,33口采气井散落在戈壁滩,油气随着一条条管道快乐地奔涌。
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采油气管理一区的一群党员,在疫情防控、油气生产上本领过硬,技能精湛,文武双全,凭着十八般武艺成为当之无愧的“抗疫明星队”,在戈壁深处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暖心故事。
文——出谋划策搞创新
“徐技师,你的‘口罩消毒神器’是采用什么原理呀?我们也想做一个,现在口罩都不够用了。”2月24日,创新技术能手徐明又接到了同行取经的电话。
两周前,“徐明创新工作室”自制的“口罩消毒神器”,在党员之家投入使用。
疫情来得突然,防疫物资一时“奇货可居”。能不能让口罩重复利用呢?徐明创新工作室成员画图纸、量尺寸、找配件、拧挂钩,将两个紫外线灯管通过电路联接到纸箱里,再安装上智能时间调控器自动计时报停,“紫外线口罩消毒神器”新鲜出炉。一次可以消毒16个口罩,每次消毒时间为30分钟。员工们在口罩上标上自己的名字,不用担心拿错。
“这款‘小发明’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实用有效,解决了眼下口罩消毒的难题,太赞了。”员工们由衷地点赞。
武——冲锋在前解难题
2月5日,装车岗液化气无法装车,影响正常装车和销售!
徐明火速赶到装车岗,发现是拉断阀的原专用螺丝断裂,需要立即更换。可是,站内并没有备用螺丝。以往配件加工都是由施工单位完成,可是眼下......“自己动手!”徐明卸下断裂的螺丝,马不停蹄回到库房,找出相仿螺丝,台虎钳和锉刀加工。两个小时后,徐明带着改装后的螺丝回到装车岗,进行调试安装,装车拉断阀恢复正常。
“2号热媒炉出口温度发生跳变停炉!”2月6日,雅克拉集气站生产告急。
党员突击队员迅速碰头,戴好口罩和安全装备赶赴现场,宫大印查看停炉跳变的原因。副总监周国英下达抢险指令,物资设备科马忠林前来协调维修物资供应和现场沟通。王凯凯赶紧投入到温控系统的问题排查中,很快发现原因是电机损坏。王玉杰现场分享以往经验,徐明则找来拆卸工具和备用电机。
拆卸、润滑、安装、紧固……大伙儿争分夺秒,加紧更换。11时,完成电机更换。15时,2号热媒炉成功投入运行,轻烃、液化气产量和质量均未受影响。
暖——58个电话接力药品速递
2月26日,一辆皮卡车在戈壁公路上飞速驶来,停在了管理一区的门前。宫大印下车把包裹递到王玉杰的怀里:“快,你的包裹到啦!”
王玉杰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疫情当前,这个包裹来得太不容易了。
春节前,王玉杰的妻子和5岁女儿来到雅克拉过年,本打算春节后一起回家,没想到疫情爆发。女儿有高蛋白质代谢轻度异常,带来的药已吃完,开始出现皮肤痒,浑身难受。王玉杰赶紧网购了高蛋白代谢药物。然而,快递包裹管制、交通管制,包裹已在60公里外的库车市中天物流园滞留两天了。
人出不去,车进不来,咋办?这可急坏了王玉杰。
“必须想办法解决!”党支部书记吴成均开始联系各方资源。他先联系了库车粮油店和市内的熟人,都因小区封锁无法前往。吴成均赶紧联系厂生产科,找到库车昊泰燃气管道公司代取。经过沟通,包裹顺利取出。但因限行,只能送到库车西高速口检查站。吴成均想到桥古片区的拉油车会经过这个检查站,又联系当天的拉油司机。
“你好!是阿瓦提检查站吗?刚刚有个包裹放在你们那儿寄存。一会儿有人来取。”联系完检查站,吴成均又给在雅克拉末站调试设备的宫大印打了电话,他翻了翻手机通话记录,笑道:“58个电话,将小姑娘的药取回来,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