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晨曦/文
●杭州稀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叶俊
叶俊最近要办一场名为《幸福蜜诀》的演讲活动。为此,他还特邀了世界两性关系名师约翰·格雷博士同台对话,共同探讨跨越族际与文化的两性密码。
宽阔的舞台上面,耀眼的镁光灯打过来,叶俊早已熟悉这样的亮度与温度。他是适合站在台前的人,表达是他最擅长做的事情。在采访中,叶俊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笑称自己是“语言的厨师”,烹饪的是词汇,熬煮的是思想,每一场讲座他都用心给“食客”端上一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所以他创办的学习平台APP起名“火锅知识烩”,也一点不会出乎意料,食物,慰藉的是身体,而知识,滋养的是灵魂。叶俊,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演讲界的米其林三星大厨。
十几年前的那个秋天,一个目光炯炯又略带些虎里虎气的大男孩从浙江兰溪出发,驻足在位于甘肃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门前。从大学报到那天起,叶俊开始了一段关于兰州的记忆。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给了叶俊站上讲台的机会,开启了他作为演讲者的人生。
进入大学,叶俊的世界被打开了。大学里的叶俊,主修广告学专业。传播学、文案创作、营销策划等,学习内容宽泛而丰富。而民族类大学多元包容的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浙江男孩。叶俊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他积极地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创办了广告及市场营销协会,简称“ad协会”,组织各种外联活动。他甚至创办了一家公司,大一用课余时间就斩获了超过10万元的营业额,让上千名同学获得了勤工俭学的实践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叶俊不断积累着自己表达交流的能力,在一次次办活动的经历中积累经验。
叶俊开始接触演讲,是在大学二年级一个普通的星期四。那一天,他被一家之前服务过的公司邀请去听台湾老师的一堂培训课,在这次课程中,叶俊的眼界再一次被扩展了。在十几年前的甘肃兰州,这个台湾老师的出场费是一万元一天。“就站在台上演讲,不仅可以获得高收入,还能激励和启发那么多人!帮助到那么多人重新唤醒心中的巨人!”年少的叶俊对这样的商业模式大呼不可思议。听演讲那一天,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密密麻麻的“干货”。
夜晚,他若有所思地走到黄河边上。当时的叶俊,因为种种原因,亏损掉之前所赚取的所有收入,还负债6万元。要保证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的支出,并且在毕业之前要找到新的收入模式并还清债务,这对于一个大二的在校生来讲着实不易。
在一个书摊前,叶俊停下了脚步。一本名为《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书,像有魔力一样,紧紧抓住了他的眼睛。信手翻来,里面讲的都是一个个小故事。这不正好可以作为演讲的案例吗?叶俊灵光突现。为什么我不可以做一个演讲者呢?所谓演讲,不就像是一个超长的主持活动吗?而他,早已在以前的活动中有大大小小主持经历了。他觉得,进入演讲这个领域,不仅能够实现自己还清债务的需求,还能够让更多像自己一样深陷低谷的人重新找到自我,也能够让有一定基础的人创造更加成功的未来……“我当时连一碗牛肉面都快要吃不起了。那本书简直就像宝藏一样及时出现。所以我真的觉得有目标的时候,你眼里看到的东西就成你的工具了。”叶俊回忆起来颇有感触地说。
从此,叶俊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开始走上逆袭之路。怎样才能快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讲师?这是那段时间叶俊潜意识里挥之不去的问题。学广告学出身的他,试着向外推销自己,打电话、上门、他抓住一切能站上台的机会,打磨自己的演讲水平。
到大二的下学期,叶俊利用五一、国庆、寒暑假等所有能够用起来的假期,开始在全国飞来飞去,做企业顾问,做培训讲师。
一个人,一只行李箱,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叶俊,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为企业做活动全案营销。活动时间、地点定下来;广告语、广告标题、广告策划案定下来;价格单、营业额目标定下来;人员安排方面,队长、组长、兼职学生定下来,各个岗位包括网宣组、邀约组、现场接单组、气氛组、采购组、发放礼品组,还包括出纳,包括播报广播,还有秀场走秀化妆组,还有物料筹备组、布展组、策展组。任务细分到每一个人,并且都设置有相应的考核指标。
安排完之后,他还要给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培训,一个人要面对几百项准备工作和几十个岗位的说明,“那段经历带给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成长,就是战斗带来的成长,我们过去向校内外老师学的知识,要有这样的实战场景,尤其是像这种一个人挑战整个全案的实战场景,会使我们在未来产生很大一个优势,必备的常见的环节我们都可以充分了解,比如说员工面对加班常见的抗拒是什么呢?怎么样去预防和快速解除这些抗拒?怎么样动员员工?群体思想工作怎么做?你要用幽默的方式啊,还是用互动的方式还是娱乐的方式等等……就倒逼我们练就一身实战能力。大到框架,小到细节都能全部操盘。”
全案营销展现了叶俊极强的控场能力。后台,他要hold住所有的工作人员;台前,他还要以演讲者的角色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
有一次,他从下午讲到晚上,又从晚上讲到了深夜,早已超出了原定的计划,更是超出了酒店允许的时间范围。可是所有的听众意犹未尽,连原本来催着赶紧下课的两位酒店服务员,也早已融入听众席中,坐在那边认真听讲、记笔记,也随着所有的听众一起高喊着,“讲通宵!讲通宵!……”
那是叶俊站上演讲的舞台之后,第1次尝试转型开设公开课,去做一名讲师。听到台下观众的欢呼,叶俊放心了,这条路可以坚定地走下去。
曾三次担任美国国务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说过,如果有一天神秘莫测的天意将从我这里把我的全部天赋和能力夺走,而只给我留下选择其中一样保留的机会,我将会毫不犹豫地要求将口才留下,如此一来我将能够快速恢复其余。
这句话就是叶俊真实的人生写照。凡事爱思考又务实的他,又有不断修炼的口才加持,让他入行不到半年,就可以拿到1万多一个月的收入。大学毕业时,叶俊早已还清所有的债务并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带着积蓄和台湾朋友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企业策划顾问公司,继续流连在演讲的舞台上,从这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哪里有活动,就飞去哪个地方,售卖自己的档期。
虽然活动和演讲应接不暇,但是渐渐地,叶俊想在一个城市稳定下来,想要把卖时间档期的商业模式调整为卖座位空间的商业模式,他把主战场迁移到了杭州。在杭州浓厚的互联网氛围下,以及知识付费时代的浪潮中,叶俊还成功创办了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线上知识平台《火锅知识烩》。
2018年春,叶俊创办了稀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芬兰语中,最接近坚毅的词就是“sisu”。这个坚毅的民族有着达成特定高阶目标的激情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具体来说,sisu指的是一种内在力量,芬兰人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是民族的传承。在字面上,sisu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胆量。这种精神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有之,秦人的坚毅和汉唐的卓越,以及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坚韧向上的精神,这些稀有的素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叶俊这样介绍公司名称和定位。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叶俊深知,做这一行必须要不断学习。在他看来,智慧是第一生产力。要不断向大师学习,向社会学习,也要注重自我学习。
“智慧是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抑恶扬善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苏格拉底的箴言。苏格拉底认为,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原则,应该把目光放在每天的一言一行上面。叶俊是对自我有着清晰认知的人,在微博上,他经常分享自己的“uncle叶语录”,三言两语常常触动心灵,给人以启发。
对于跟学习有关的事情,叶俊颇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