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烟叶评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郅广超

  摘要:围绕职业能力提升,充分挖掘现有高技能人才培训使用平台,激活高技能人才岗位贡献活力因子,从情景式应变能力、递进式技能提升、实战式技能演练、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厚植人力资本优势,成就“技能娴熟、业务精湛、岗位奉献、勇于担当”的原料铁军队伍,为构建高质量原料保障体系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技能、实践

  烟叶工作提质增效是一项重大课题,有效破解烟叶结构性难题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于职业能力导向就是倡导职工学技能、提素质,为一线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精准画像,从组织推动入手,新型师徒制、驻点学技术,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路径,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中的最大公约数效能。

  一、统筹规划,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氛围

  (一)建立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模型

  以“五懂”(懂生产、懂评级、懂加工、懂评吸、懂价值)、“五会”(会算账、会写作、会讲课、会管理、会分析)岗位胜任特征为蓝本,开展原料岗位任职资格评价,明确原料采购岗位职业能力导向。

  (二)突出关键岗位

  科级管理人员主要以企业组织培训为主,培训形式包括学习考察、专题调研、交流研讨等,重点提升其带队伍、抓落实、精管理能力,强化其善于分析、指导与调控能力。区域经理和加工组长主要以主题培训、实操培训、自学+辅导等方式,在懂专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操技能。要懂质量、会甩把、能评级,全面掌控烟叶生产与加工全过程的品质变化,成为烟叶外观评级与感官评吸兼通的职业“买手”型人才。

  (三)注重技术比武快速跃升

  鼓励员工参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强化自学和集中训练相结合,培养一批国手省手;积极参与商业企业烟师技能比武、组织复烤企业选叶队伍烟叶分级技能比武,在切磋技艺中共同提升;通过烟叶分级、质量检验以及复烤加工单项的理论考试和现场实操考试,培养一批复烤加工巧匠。

  (四)建立新型“师带徒”关系

  按照自愿原则组织结对提升。提升的主要方向为烟叶评级标准,培养的目的是烟叶生产、收购进行预判和分析,对突发事件做到正确处理,提升业务技能。 年青员工与烟叶评级技师结成对子,进一步提高实际评级操作技能;驻点人员与合作科研单位项目实施人结对子,参与项目开发、推进;与烟叶产区主检、技术中心质检人员交流提升;年青管理人员与处级干部结成对子,进一步提高实证分析、理论决策能力。

  二、系统推进,培训方式方法先行实践

  (一)系统推进员工培训

  队伍在烟叶生产、分级、加工的实践能力是体现个人及队伍价值的必要条件。确立任职资格条件方式和技能提升方向,建立培训架构,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对管理、业务、技术进行受众分类,明确“谁来学”;推进技师上讲台,用讲师的专业化精神解决“由谁去讲”的问题。变集中式学习为分散式自学、变被动式提升为主动式提升,实现原料队伍学习全覆盖、常态化。

  (二)创造条件提升员工技能

  使国手省手团队参加五大烟草种植区省级以上烟叶审样会;业务人员全程参与采购区域烟叶审样会和技术中心对样收购制样。在基地建设实践中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在烘烤工场中学习烟叶调制知识,在基层烟站提升甩把分级能力,在复烤加工过程中锻炼出工匠水准。

  (三)以案例分享推进知识共享

  实施现场“即时培训",针对在烟叶生产、精准调拨、工业分级、复烤加工等实际工作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案例(最好或最差),适时进行案例剖析,统一员工的动作、观念、技能。充分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管理成果,不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结束后,考察组应及时形成总结报告,以小课堂等方式进行内部交流、借鉴,实现知识共享,推动中心整体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情景模式,高技能人才价值引领业务保障

  (一)从源头抓起,打开价值链首端“喇叭口”

  贯彻“好烟叶是种出来的而不是买出来的”的思想,推行“联合实验室+驻点农艺师”工商研技术服务模式。业务员组成驻点农艺师队伍,帮助烟农提高烟叶等级,增加种烟收益;强化服务支持,通过专业化服务等降低烟农种烟成本。按照谁驻点、谁负责、谁协调原则,驻点人员做到“三个一”,即讲一堂课、跟进一个项目、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二)从质量入手,实现采购价值“高回报”

  组建大调研团队,摸清烟叶产情。通过产情调研,掌握产区烟叶的产量、质量情况,评估产区的年度保障力。建立联合巡检制度,提升调拨质量。采购人员预检验择优调拨,确保烟叶调拨质量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组成联合巡检组,确保执行标准不走偏。强化质量传导,从源头管控质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当日质量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购人员,批次质量结果及时反馈给收购站、年度质量结果反馈至产区生产部门。

  (三)从输出发力,打好复烤加工“组合拳”

  以区域加工中心为平台,工商成立区域加工中心管理中心,深度参与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把“黄金叶”制丝工艺需求和配方模块设计前置到加工中心实现。优化选叶操作人员、优选烟师队伍、选配选叶加工管理队伍,全面提升选叶能力和选叶水平。全面梳理加工流程,建立关键环节操作规范,找出影响集中定制化加工质量均匀稳定的关键节点,实现烟叶加工指标可调可控。

  四、递进培养,把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一)“技术讲堂”集中学

  举办烟叶分级、精选职业技能培训,烟叶评级技师上台授课,系统讲解烟叶评级员职业标准,现场演练烟叶挑选规范操作。

  (二)“深入一线”实践学

  组织开展“进烟站、下烟田、入车间”活动,深入烟田,实地学习大田采收、鲜烟编杆、烟叶分级、烟叶挑选知识与经验,与烟叶技术员交流经验。

  (三)“小微课堂”日常学

  运用中国烟草网络学院,开设烟叶技能培训网络课堂,向烟叶挑选人员定期推送,实时跟踪考核学习情况,发挥碎片化时间学习效应,引导学员养成日常学习习惯,推动技能培训学在日常、学在经常。

  (四)“跟踪演练”督导学

  由国手说给一线员工听,让他们知道正确的评级方法;现场演练做给大家看,向他们展示规范操作;让员工多做多练,吃透要领;跟踪检查,确保科学规范的专业化评级方法入脑入心。

  (五)“效益联动”拉动学

  鼓励开展烟农合作社社员技术互助,为他们技术交流提供便利,安排烟叶技术员跟踪协调,为烟叶从业人员学习生产技术创造条件。在烟叶生产技术服务上,探索建立驻点人员与种烟农户收益状况挂钩的考核机制,提升工作积极性,引导烟叶从业人员主动学习提升烟叶生产、收购定级技能。

  (六)“项目包干”责任学

  加快烟叶评级流动定级推广步伐,促进定级员采购责任区流动,实现定级技能的交流提升。按照定事、定责的原则,推行烟叶收购项目制管理,研究制定收购项目内各岗位责任清单,切实提升烟叶等级评定水平。

  (七)“榜样价值”引导学

  建立技能人才使用管理制度,深入生产收购一线指导具体生产收购。明确技能人才以落实技术要求、培养人才为工作重心,最大程度发挥技能人才价值。加大烟农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技术培养力度,通过鼓励技能人才受邀为种植大户进行授课等方式,提升烟叶生产相关方法技术技能水平。

  五、实战历练,助推高技能人才价值跃升

  (一)烟叶审样会议

  组织国手省手团队参加省级烟叶审样会;分中心经理层参与市级产区烟叶审样会;业务人员全程参与采购区域烟叶审样会和技术中心对样收购制样;工艺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复烤环节对样检验与工业分级工作。

  (二)基地生产实践

  业务技术人员要在基地建设实践中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在烘烤工场中学习烟叶烘烤技能,在基层烟站提升甩把分级能力,在复烤加工过程中锻炼出工匠水准。

  (三)技能培训基地

  充分利用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参与工艺管理、数据记录、加工操作、课件制作、言语表达、实战管理、总结归纳等7 个技能模块培训,提升实操技能水平。

  (四)生产一线传播

  鼓励员工走上讲台,拓展培训覆盖范围,以通俗语言和直观概念,使目标指向更直观、更明了、更形象,让产区和烟农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工业喜欢的“好烟叶”。

  (五)技术力量依托

  依靠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力量,在基地单元内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和针对性的试验研究;和原料研究室加强合作,驻点农艺师全面参与项目研发、课题建设,达到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双赢”的目的。

  (六)技能代际传承

  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取得技师以上资格人员,积极组织参加样品审定、感官评吸、质量检验、项目开发等,拓展关联式技能,为带队伍做好人才储备。

  (作者单位: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