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超稠油的精细开发,国内没有先例。刘玉国主持研发的《塔河超深井超稠油高效降粘开采技术》,成为国内国际标准
■ 朱春江 胡 强
●刘玉国指导施工队更换套管接头实施注氮气三次采油。
“技术精湛权威,作风严谨务实,负责任,敢担当。”刘玉国留给西北油田很多技术管理人员的印象都是这样,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强,善于抓住问题要害,每每遇到问题,都有独到的解决办法。
3年来, 刘玉国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3项、中石化突出贡献奖2项、国家批准专利13项。他主持研发的《塔河超深井超稠油高效降粘开采技术》,获得2017年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突出贡献奖,被评为“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
刘玉国, 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原总工程师,现任副厂长,教授级高工。自1995年从西南石油学院油藏工程专业毕业后,怀揣着对西北油田大开发的梦想和施展人生抱负的热烈期望,在采油工程领域一干就是20多年, 已经成为在机械采油、稠油降粘、大修工艺、堵水工艺、完井测试等专业方面的知名专家。
敢为人先 空白领域有作为
2011年,刘玉国出任总工程师,正是该厂产量上产的高峰,深井电泵因为适合掺稀生产泵挂深排量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区块。全厂最高时有电泵井130多口,几乎占全厂产量比40%。然而问题接踵而至,电泵保护器失效电机烧毁、电缆烧毁,频繁躺井使电泵井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维护成本陡然增大。
如何解决?在国内没有这样深的超稠油,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
他上现场、盯施工,仔细研究。在夺油上产时期,日常工作十分繁重,他抽时间进行研究,一张张图纸、一次次实验,艰辛的付出终于换来了收获的喜悦,两项国家专利技术诞生了:电泵尾管悬挂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泵工况差的问题;双绝缘双护套电缆彻底解决了恶劣环境电缆保护问题。
在工艺技术和更加规范管理的合力作用下,稠油电泵月躺井率由2011年的10.4%逐步下降至2017年的2.4%。曾经创下了100多口电泵井月零躺井的记录。近4年来,累计减少电泵躺井169井次,减少产量损失8.4万吨,节约稀油62万吨,综合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电泵尾管技术也解决了塔河2区和4区北部特超稠油井无法机采问题,提高动用地质储量280万吨。由于该技术应用成效显著,电泵控躺荣获2014年度西北油田二等功。
业精于勤 工艺技术闯新路
“不搞工艺技术创新,开发稠油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作为采油工程的资深技术带头人,他用言行激励着该厂的技术团队。
2010年,分公司推广应用钻采一体化四通,解决了钻井过程中更换井口的风险,但却给修井防喷器试压带来了困难,作业施工中频繁更换防喷器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还造成了大量的成本投入。
针对这个难题,他发明制作了一种新型的试压环。为了保证试验期间的安全,他紧盯现场,生怕有丝毫的纰漏。几经试验,发明的新型修井防喷器试压环彻底解决了钻采一体化井口修井无法试压的问题,每口井节约4.5万元,截至目前,累计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并消除换井口的井控风险,在分公司推广应用。2017年作为参展的安全科技成果,赢得中石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的特别称赞。
一项项发明不断创造着塔河油田稠油开发的奇迹,一次次改进不断降低着吨油开发成本。在稠油机械举升研究方面,3年时间里,他创新性地对抽稠泵进行了6项改进,形成了配套长冲程等稠油机抽工艺技术系列,研制大排量抽稠泵节约成本显著,设计的高强度泵实现了加深掺稀点、浅提泵挂降载荷,并延长了检泵周期。
创新不止 问题导向破瓶颈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他多年来工作思维的出发点。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他着重从根本上解决。他发明设计的稠油循环处理装置及超稠油井筒凝管处理工艺,革命性地解决了稠油井筒凝管处理难题,给惧怕稠油上返的修钻井工程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发明修井机侧钻绕障处理技术、稠油井复杂打捞等技术,4年来单井作业周期平均降低4.5天。他创新碳酸盐岩油藏化学堵水思路,单井平均增油同比提高1600吨。
他获得国家专利都是以西北油田分公司所有权申请的,每一项发明成果都贴近生产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有人问他,不觉得累吗?他说:“只要能解决难题,为分公司做贡献就会给我带来愉悦,更无愧于我的岗位职责。”
工作以来,他就瞄准问题的靶点,创新不断。1999年塔河油田稠油开发初期,针对当时普遍使用2 7/8〞油管的情况,他撰写了《论油管内径尺寸与塔河油田稠油生产关系》论文,认为2 7/8〞油管摩擦水头损失大,首次提出“塔河稠油井采用3 1/2"大尺寸油管的建议”被采纳,形成了塔河稠油目前3 1/2"油管工艺现状。
2001年针对当时酸压反排80%停喷就认为无效的做法,他以T203为例分析提出“酸压后采取人工助排的建议”,当年就有多口井应用举喷,被报道为救活一批井的建议,该技术现已在塔河油田普遍应用。
2006年,针对引进的裸眼封隔器入井前先模拟通井技术,他开创性提出直井取消模拟通井工序,并首次在TK482井开始实施,单井完井节约钻机时效2天,费用25万多元。此方法至今安全应用于450余口钻修井,直接节约费用亿元以上。
《塔河超深井超稠油高效降粘开采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在他眼里,工程技术挖潜效益的空间无止境。未来,他将继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确保超稠油的精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