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的几点问题及思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郑 妮(四川省委党校)

  杨天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还有约400个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数量仍然不少。国务院扶贫办指出,金融部门作为生力军,应当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笔者认为,农村金融扶贫是金融扶贫的重点领域,在金融扶贫深入推进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实际,不断地反思和解决农村金融扶贫现存的发展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从而种好农村金融扶贫试验田,这具有较好的现实价值。

  一、金融扶贫及农村金融扶贫的地位

  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和领航者。一方面,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力军,是国家扶贫再贷款惠民政策的承上启下者。金融机构承接由国家所提供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再通过融资贷款的方式将扶贫资金输入到贫困户手中,成为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领航者。随着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推进,金融机构作为精准扶贫资金融资环节的重要实施者,一直走在前线,不仅积极配合国家扶贫部门调整工作策略,应对棘手问题;而且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攻克薄弱环节,力求高效解决实际问题。农村金融扶贫不仅是金融扶贫的重点领域,而且将成为中间力量,主要体现在金融为农村脱贫攻坚服好务,并提供强大的人财物支持。

  二、 农村金融扶贫深入推进的发展问题

  自国家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尽管取得了许多有效成绩,但一些关键性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金融扶贫服务体系有待创新优化

  农村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作为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具体呈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农村金融扶贫深入推进的一大阻碍。首先,一些地区金融服务机构参与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服务大机构的能力很强,但是小金融对小经济体的服务能力却较为有限。例如,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网点多止于县城,其深入农村的较少,扶贫参与度较弱。而邮储行等金融机构虽农村分布网点较多,其放贷能力却十分有限。其次,开发的融资产品“精准度”不强。现推出融资产品多由传统扶贫产品衍生而来,缺乏切合当地产业特色和自然资源的贷款创新。第三,金融扶贫线上平台尚未搭建或者已初步搭建但未得以充分应用,许多地区还局限于线下上门服务方式。

  (二)商业性银行参与度不够

  我们认为,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投放者仍多为政策性银行,但商业性银行的参与度不足。金融投资环境作为重要外观考量,是投资者决定是否进行资本输入的判断前提。农村金融市场投资环境尽管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与优化,而农村中许多产业的盈利能力仍难以评估。一方面,不少商业性银行无法享有国家扶贫再贷款的优惠政策,其贷款扶贫的成本较高,而盈利空间较小,不愿过多投入。另一方面,农业金融市场尚在孵化建设中,其商业性质及能动性尚不得以充分体现,商业银行顾虑较多。

  (三)社会扶贫资源未能充分整合

  金融扶贫的主体仍然是金融机构,主体相对较为单一。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可以成为脱贫工作有效资源补给的多元化主体及资源,但其作用发挥还不够深入。例如近年来,一些国企或者民企不断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为改善贫困户的通讯环境等基础设施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其扶贫的手段方式还有待多元化,不同专业特色的国企或民企之间还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出现了一些交叉或重复,导致资源浪费。又如,一些地方未能有效地整合、利用当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人才力量,错失了扶贫研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三、农村金融扶贫深入推进的几点思考

  充分认识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探索其优化路径,提升金融扶贫质量和脱贫攻坚工作水平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是推进金融扶贫的必然趋势。一是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合力。建立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与立足乡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乡村银行、邮储等金融机构提供网点设施基础和贷款资源,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则提供先进的融资经验和优质贷款项目,创新贷款类型。二是加强金融扶贫精准度。构建精确到个人的授信档案,提升信用贷款精准度;因地制宜创新贷款类型,密切结合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现状及“担保难”的现实状况,创新扶贫方式及贷款类型模式。例如,四川天府银行创新提出“信保贷 + ”的扶贫信贷模式,并给予优惠利率,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三是构建金融业务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吸引投资者进入贫困地区招商投资,扩大产业投资主体,既可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发布惠农理财等线上套餐,又可加强网点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络,针对贫困户贷款需求及时作出反馈。

  (二)降低融资风险,加强商业银行参与

  加强商业银行参与是降低融资风险的重要途径。第一,优化扶贫项目。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担保公司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扶贫管理机构的密切沟通和紧密配合,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扶贫项目。例如四川省在2018年初启动了“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注册工作,该集体商标可用于全省88个省定贫困县成员单位,涉及多类农产品。第二,降低投资风险。政府财政部门、保险行业以及担保公司协作,以不同占比分担扶贫投资中的风险。例如河北阜平县创新开展“政融保”支农融资项目,以保险资金为农户直接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支持农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第三,扩大扶贫再贷款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范围。降低商业性银行再贷款成本,让商业性银行夯实资金基础,助力脱贫工作深入开展。

  (三)整合社会资源,助力智力扶贫

  社会资源作为国家金融扶贫的重要资源补给,是国家实现智力扶贫的重要落脚点。第一层次,整合社会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企业、机构的资金能力和技术资源,实现扶贫单位定点扶贫地区,如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定点扶贫南江县、通江县及万源县。另一方面,企业在校园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招录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的毕业生,解决其就业问题,增加贫困家庭经济收入。第二层次,加强智力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重在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例如地方政府积极提升农民夜校或培训班的质量和学习层次,注重村民教育,提升村民质素,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同时,金融机构提高助学贷款发放额度,助力贫困地区大学生深造,提升其社会竞争能力。

  总之,农村金融扶贫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和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由此真正成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