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让金融“活水”润泽 更多贫困群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彭宇

  李封山是河南省卢氏县的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8月,他贷款5万元发展波尔山羊养殖,今年春节卖羊挣了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想再贷款5万扩大养殖规模。(3月20日 人民日报)

  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个新举措。近年来一些地方全力做好金融扶贫试验区建设,按照“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的金融扶贫模式。一些贫困户通过贷款获得了创业启动资金,有的靠自己的“单打独斗走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增加了收入,顺利脱贫,有的与企业、合作社、致富能手合作,利益联结,降低风险,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扶贫贷款的对象是贫困户,他们大多没有可抵押的物品,也没有完整的信用档案,这给贷款发放带来了不少难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只有政府出面,多方协商合作形成合力才能解决。一些县的经验做法是,由乡镇成立金融服务站,村支书为本村金融服务部主任,分管经济的副镇(乡)长为站长,形成一个政府、银行、村多方参与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站负责辖区所有贫困户的定量指标信息采集工作,将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分为几个等级,按照等级分别给予5万到20万元的授信额度。信息和评定结果统一录入县级信用信息系统,政府与金融机构共享。简单地说,就是花几个月时间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户的信用评价体系,作为贫困户贷款的信用评价依据。具体操作是,村金融服务部负责贫困户的贷款受理初审,乡镇金融服务站负责审核把关,县金融服务中心负责推荐担保,县合作银行接到担保通知后放款。

  对此,有的人不免心存疑虑,要是贷款放出去了,贫困户还不了贷款,怎样防范风险?贫困户失信了怎么办?河南卢氏县的做法是,由卢氏县政府设立5000万的风险补偿金,对扶贫贷款实际发生的风险,与合作银行、河南省农信担保、河南省担保集团按比例分担。贫困户中大多还是讲信用的,但也有极少部分不讲用的。对此要强化守信激励。对于那些讲信用的贫困户可以优先配置各种资源和支持政策。对于那些不守信用的贫困户如何处理呢?假如实行惩戒,不得不说,对于不讲信用贫困实行惩戒惩戒没有实质的意义,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需要帮扶的对象。但我们可以建立起惩戒约束熔断机制,对采集信息和担保的单位实行惩戒。如果一个行政村贷款不良率超过5%或者一个乡镇30%的村被熔断,全县所有金融机构将停止对该区域发放贷款。

  金融扶贫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只要对有创业激情的贫困户有利的事情,我们都要去尝试,不能因为个别信用差的贫困户,而让可以通过努力脱贫致富的诚实贫困户推动创业的机会。激活金融扶贫“活水”,让贫困群众脱贫更有保障,让党的政策,通过基层组织的因地制宜润泽更多的贫困群众。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