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后工业时代,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沟通、领导、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情商这些软技能的重要性,用好了就有高产出,用不好可能血本无归
■ 赵建 国企高管
俗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历史上汉高祖刘邦重用人才,成就一代霸业,唐太宗不计前嫌拜魏征为相,才有了“贞观之治”。踏过历史的回声,我们看到,在市场经济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在人才管理上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不再将员工视为成本而是资本,把对人的行为的管理转到对思想情感的管理。
然而,我们也依然看到,还有不少企业让人着急,让人忧虑:有的任人唯亲,不听话的不用,关系不好的不用;有的不能容人之短,甚至不能容人之长;有的方法简单,动辄训斥责骂;有的干预过多,让他们缩手缩脚。如果企业把“用才”当成了一种装饰,那么,人才也会被删削成麻木和平庸。
进入后工业时代,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沟通、领导、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情商这些软技能的重要性,用好了就有高产出,用不好可能血本无归。
那么,企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到底靠什么?
要有爱才之心。子曰:“仁者治人”。爱心能够缩短距离,爱心能够化解矛盾,爱心能够激励情绪。在实践中领导用爱才之心对待人才,其作用是巨大的。但实际上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了,但做得还不够,客观上还没有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如果领导对人才生活上漠不关心,工作上不闻不问,一味“严格”管理;如果领导把“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挂在嘴边,那么人才日久必心寒而生厌心,甚至孔雀东南飞。
要有识才的眼光。用人犹如调兵遣将,兵家用兵不当,可能会致全军覆没,企业用人不当,可能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曾国藩对左宗堂的才能非常欣赏,竭尽全力为其创造机会。当时清政府有意调左宗棠前往四川督办军务,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独当一面的帅才,如果去四川只能是寄人篱下,于是婉拒清廷谕旨。而攻克安庆以后,湘军完成了对南京的包围,终于腾出手来解决浙江问题了。派谁去呢?曾国藩认为,左宗棠平时用兵取势甚远,审机甚微,可挑大梁,不可久居人下,埋没人才。正是曾国藩的栽培,使左宗堂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臣。
看来,作为领导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小材大用或大材小用,对其人不利,对企业更不利。
要有容人的度量。看人要真实全面,不可凭一两件事的得失便断然下结论。只有人尽其才,人得其事,人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某濒临倒闭的企业,技术主管因技术问题和主管存在分歧,但事后领导找他反复解释,让其大为感动,终于组织人员开发出一项填补空白的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使企业焕发了生机。
正如自然界有高山就有峡谷,知识分子往往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如果企业领导用放大镜看人的缺点,如果领导记疵如仇,搞秋后算账,员工的积极性又怎么调动得起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用人的关键不在减少人的短处,而在发挥人的长处。我们用人是为了干事,不可求全责备。
要有敢用的胆量。几千年来形成的集权文化、集权思维让我们习以为常。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作为领导,对具体事务的过多干预,会导致对事情谁都不负责,最终“集矛盾于一身”。企业不能像使唤小孩一样驭使人才,领导者要学会授权留责,放手让人才去驰骋,出了问题自己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让下级无需顾虑,全力去拼,奋力去搏,自己方能运筹帷幄。
进取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果人进取的动力减退了,那么一定是企业的问题。企业家要对钱激动,更要对人激动,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好了人才企业才能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