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二十年磨砺终出锐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河北兴泰发电武桂彬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其工作室被河北省树为榜样

1.jpg

●武桂彬

3.jpg

●武桂斌接受采访

2.jpg

● 市工会领导到武桂彬创新工作室参观。

  2018年1月初,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锅炉检修分公司高压焊工班班长武桂彬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这是他继荣获邢台市首届“金牌工人”、“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技术状元”、“河北省五一奖章”及“河北省首届能工巧匠”荣誉称号后的又一项殊荣。像勇敢的攀登能手,迅速地冲上顶峰,引起众人赞叹仰望一样,武桂斌凭着年轻人坚韧执着的进取精神,再次让众人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20年,武桂斌手握焊枪,一根根焊条、一串串火花,交织成他璀璨的人生。

  在勤学苦练中脱颖而出

  “练就一手过硬本领,做一名优秀员工”这是武桂斌的人生格言,也是他学习和工作的信条。焊工活最讲究蹲姿、站姿以及手稳、眼准的基本功,为了练手稳,武桂彬甚至用砖头吊在胳膊上练习。同时他多方拜师求艺,向每一位有经验的师傅学习。晚上背书,白天练习,自2000年开始,在公司举办的各种竞赛中稳居前三,参加省里的比赛也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之后一路上升,2012年获国家电网公司焊工技术比赛优秀选手称号;2013年在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上一举摘得桂冠,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和“河北省(工种)技术状元”称号,并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奖章”。2015年获省国资委“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这是兴泰发电公司建厂46年以来对员工的最高奖励。

  在荣誉面前,武桂彬深知焊工这个岗位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培养第二梯队,让更多的焊接人才脱颖而出。一次,他在阅读报纸时,“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个新名词让他眼前一亮。他觉得自己的力量是微弱的,必须发挥团队整体作战能力。2008年4月,公司为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投资30余万元,创建了以武桂彬名字命名的“武桂彬创新工作室”,武桂彬成为公司第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借助平台传绝技、带高徒、出成果

  创新工作室挂牌后,武桂彬利用好这个平台,发挥“传绝招、带高徒、出成果”的作用,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导师引领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武桂彬不仅自己爱钻研、致力于创新,还带动创新工作室及周边区域其他同志共同提高,几乎每天都要和团队成员一起边工作边进行交流学习,把现场遇到的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共同研究改进。

  制定教案、准备讲课内容、手把手教授大家焊接技术……他将学习室、工作间、训练场、“三点一线”作为自己教学的场所。起初教学设定了四个内容:二氧化碳横焊板、108×8斜焊管、水冷壁吊口、仰面焊平板,一个一个过手。其中二氧化碳横焊板摸学员们都没摸过,他就手把手教,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全部,让大家边琢磨,边学习,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6个小时以上。白天在如蒸笼的训练场上练技术,晚上,手捧着教材啃理论。学习期间,在其他班组员工心里是枯燥乏味的日子,而“武桂彬创新工作室”的学员们认为是“充电”的最好机会,通过一年多的强化训练,磨练了大家意志,提高了素质,增强了信心,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

  为了培育一大批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岗位操作人才,2013年,公司工会、人力资源部、培训部举办的首期“兴泰公司职工创新大讲堂”在武桂彬创新工作室开课,倾力打造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的“MBA”。

  武桂彬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了10余万字的《焊接技术培训讲义》,为公司40余名焊接骨干讲授提高焊接技能的相关知识,他结合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复杂的工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员。“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很多青年技术人员在武桂彬的帮助下茁壮成长,有39名焊工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和焊接领域里的“大拿”。

  在科技上创新 促企业发展

  除了日常工作外,“武桂彬创新工作室”每周都要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对课题攻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制定解决方案。每周全体成员参加学习活动,由技术骨干进行授课。每月28日前,武桂彬提出下月研究课题、汇报当月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2011年,创新工作室从焊接时选好焊料、焊接温度、合理的焊接方法可以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等三方面入手,设立了16项技术攻关课题。

  锅炉是发电厂三大主要设备之一,而锅炉内的水冷壁则是最易发生爆管事故,多年来,由于锅炉水冷壁管道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武桂彬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很快建立起了攻关课题组,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经过改造后,设备故障率由原来的80%下降为零,年可节约备件费用170万元,年创效470万元。可有谁能够想到,他们的投资费用竟然不足1000元。

  创新工作室没有终点,只有更高更强更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桂彬创新工作室火了,不仅激发了本车间本班组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而且带动和点燃了全厂职工创新创效热情,“我要创新、创新就在身边、创新无止境”等一系列文化理念日益深入职工的心中。武桂彬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也由起初的8人发展成为42人,还向下发展了6个“创新工作室分站”,10个焊接维修创新小组,创出各种最佳焊接操作法6个。被全总授予“劳动竞赛优秀班组”称号;被河北省总工会授予“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几年来,武桂彬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攻关课题629项,获得全国科技成果奖4项,获得河北省科技成果奖12项,获得邢台市成果奖25项,其中《提高T91钢与钢研102异种钢焊口合格率》、《提高省煤器焊接一次合格率》两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电力系统QC小组成果一等奖,并荣获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国优奖,累计创造效益2849万元。同时,创新工作室还为公司培养技能人才39人,其中,全国技术能手8人,河北省技术能手17人,邢台市技术能手9人,公司技术能手5人,其中有21名高级焊工在国家、省、市级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奖。

  更重要的是,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带来巨大的辐射效应、共振效应和聚变效应,参与活动的职工越来越多,职工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团队精神越来越强。通过创新活动,广大职工的思想得到转大转变,创新、创造、创效激情充分得到激发,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职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创新创效活动,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攻坚克难中实现岗位建功,2015年全公司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职工达2129人,提合理化建议2532条,直接创造效益4286万元。

  荣誉印证实力,也伴着亮丽的弧光和焊花。日前“武桂彬创新工作室”被河北省树为榜样,其经验在全省推广,面对荣誉和奖章,武桂彬没有骄傲,没有自满,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何卫东 张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