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8,体育产业路在何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林德韧

  对于体育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从业者来说,过去的2017年发生了很多难忘的事,有的高歌猛进,有的偃旗息鼓,有的铩羽而归,有的斗志满满。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产业投资中“盲目乐观”的热潮开始退却。那么在2018年,体育产业又将走向何方?

  体育产业媒体懒熊体育日前举办了一场嘉年华,其主题是“潮前走”,力图把传统与时尚相融合,让体育拥有更多好看的内容和值得说的话题。对于2018年,人们有着不同的期待。

  投资者说:给我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故事

  对未来的热情抵不过现实的骨感,单靠讲故事就能拿到融资的例子越来越少了。“无论你的故事讲得多么好、多么动听、多么婉转,到最后一样只看数字。”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说。

  对于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裁陈杭表示,自己会关注两个领域,第一是赛事、体育用品等传统体育领域中的大类,第二是个性化的体育子行业,如体育培训、场馆、健身等等。

  陈杭说:“现在的投资者开始注重线下、注重投资体育培训、注重投资场馆,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行业是个慢行业,不应该那么沉迷一个故事,可能要回归到一个数字了。”

  信中利资本董事长汪潮涌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投资体育行业超过10年,感受到这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是一个阳光的产业,但也是一个需要有耐心,需要坚守,需要去培育的一个行业,不能有赚快钱的想法。”

  几位投资人有一个共同观点,就是2018年体育产业投资将会呈现冷热两个极端。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说:“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想明白的创业项目,拿到钱确实不太容易了,但是好东西、好项目依然会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从业者说:需求在哪,机会就在哪

  “资本寒冬”中,一些创业企业烧完融资后关张大吉,但与此同时,在这个融合的新时代,仍有一些有潜力的领域等待开掘。

  探路者董事长王静认为,无论大环境怎样变化,产品品质的提升都是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科技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冷冰冰的科技变得温暖,用产品的形式、语言的方式把它描述出来。”王静说。

  王静透露,探路者在2018年的计划是梳理和提升现有产品,并拓展童装等领域,以期抓住“年轻、时尚”群体的潜在需求。

  主做共享健身仓的觅跑在成立3个月内就拿到了累计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发展势头迅猛,该公司创始人毕振表示:“希望把运动、健身带到社区里,让大家不用再办卡,花1块钱就可以来运动,利用碎片化时间,解决大家运动需求。”毕振表示,觅跑正在做的,就是用贴近消费群体的方式,把体育消费的潜能激发出来。